分类: 第三只眼 |
最近的平凉新闻网很热,很热的一半原因是平凉博客大热,因了一篇不是传说的《传说》,一夜之间把平凉博客这个虚拟江湖搅得风生水起、刀光剑影乃至杀声震天……据新闻网管理员统计表明,自从“传说事件”发生后,平凉新闻网、紫金论坛、平凉博客点击率每天都在5位数以上,最高时日点击率达2.3万多人次。这个数字也许相对于新浪、网易、搜狐这些博客江湖中的“霸主”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200多万,准网民人数不足10万的“小地方”来说,可谓是“创造了历史奇迹!”
于是,在这个“传说”和“奇迹”的引领下,许多原本对博客江湖一无所知或略有耳闻的平凉人,也开始对博客这个新玩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有许多平凉的GG、MM抹胳膊扬拳,一头扎入了博客江湖。于是,便有了一些人见面寒暄:“你博了吗?”
至于博客(BLOG)名称的含义,已经有许多人阐释过了,通俗地说,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有网民认为,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在博客江湖中,新浪的名人博客几乎是野无遗贤,将明星大腕一网打尽,更给博客的热潮加温添,博客的风潮愈演愈烈,而且带动了传统的媒体急忙跟进。许多话题和奇闻都来自博客,不少媒体成了博客的跟班。一时间博客江湖风起云涌,从一个其实是杯水风波的小事开始,就从这个人的博客遛到那个人的,从这个奇闻轶事到那一件,一会是某某和某某相恋,一会是某某和某某相骂,乱成一团也缠成一团。缘于此,平凉博客正是在这种热闹氛围的感染下应运而生的。
从表象上来看,博客江湖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高手”,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菜鸟”,看起来好像是众生皆平等,人人都有机会建立博客,一吐心声,过去写作是一种专业的工作。过去我们专有爱好写作的文学青年,今天我们大家都是文学青年。这一点,从平凉博客上个人博客的点击率就可窥一斑。过去自认为“很有才情”的一些“文化人”,反倒在博客里不是那么受人关注。过去从来没有在报刊上写过“豆腐块”的非文学爱好者,反而以其“稚嫩的文笔”和“写实的风格”,备受博友关注。乃至于一些人因此还成了《平凉日报》“e行平凉”栏目的常客,经常有“豆腐块”见诸报端。这种“颠覆文学传统”的现象,让那些一度以“文学青年”自居的人“感觉很失落”。
但在这个博客江湖里,算数的却是点击率,也就是传说中的“弹指神功”。看到别人的博客有了数千数万的点击率,自己只有寥寥可数的一点点,难免还是觉得众生并不完全平等,绝对平均主义是没有办法办到的。博客的江湖里人人都是作家也就是这么一说,作为普通人想在这江湖里创出一片天,就不容易了。这里有两个办法,一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定要有耸人听闻的表述和让人一看就“爽”的激烈言词。如《传说》以及“传说事件”引发的“大规模口水战”。二是要有承受力。在博客里看到评论者肆意相骂,也得有点忍的功夫。回骂未必能得体,却还得这么忍着才能在这江湖里待下去。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在博客中“混”,就好像在江湖中行走,有时自己的思维也会随“江湖”上的风吹草动而跳跃,鼠标、键盘也就被有规律的动作所支配,时间长了要更换一种动作,恐怕也会产生“蓦然回首,心思却在,博客江湖中”的感觉。但有一点我们还是明了,博客是江湖,但却是虚拟的江湖,它不是我们的现实,这里的一切如风过耳,过了也就过了。平凉的博客江湖热闹有趣,也许是源于它是平凉与“后现代”状态接轨的拐点吧。
博客是一种江湖。无论你是否清醒,还是迷糊懵懂,总无法做到“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因此,尽管博客之“名”不过是一种虚悬想像之物,也会让很多人“身不由己”地孜孜以求,能够做到博不为“名”实属不易。但如果要长时间保持一种清高的姿态,恐怕就很难了。
相对于博客江湖的纷繁复杂,平凉博客尚处于“游民江湖”地位。对于有心一博的平凉人来说,对于江湖的好奇远大于对于江湖的认知。一旦你涉足江湖之后,就很难跳出这个江湖所必须遵循的一些“游戏规则”。平凉博客江湖虽然没有绝对“高手”,但会点三脚猫功夫的小角色凑在一起,倒也不分优劣,陶然自得!
前一篇:心眼揣摩到的城市江湖
后一篇:中考:誓把择校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