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半瓶子专栏 |
庄浪人把聊天拉闲话叫:咣闲,“半瓶子”说曹庄浪的人和事,也是咣闲呢。既然是咣闲,说对了,说错了,请曹庄浪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担待着点。
对于曹庄浪人最具标志性的语言:曹,《汉语词典》解释为:尔曹、吾曹,即你们这些人,我们这些人。由此可见,同其他陇东方言一样,曹为上古语言的沿袭,大俗之中隐喻着大雅。
一般来说,自认为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等方面比较“尴”(方言:意为尴尬、羞怯。)的曹庄浪人,却怀揣着“紫荆山尖尖”一样高远的梦想,一拨拨的趴过“羊把式坡沿沿”,带着“豆面散饭”的豪爽,伴着“荞面搅团”的粗犷,告别娘娘(音nia nia)、大大来平凉城或者去大地方谋光阴。于是,“个我俎啥都要俎攒劲”的曹庄浪人,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积累”后,已经在平凉拥有了“优势发言权”,“曹庄浪”的表达也已演化成为“官方语言”的一种。于是,在平凉城里的大街小巷,机关单位里,开始走出“洋芋蛋蛋”阴影的曹庄浪人,不仅不再寂寞,而且敢于张扬个性了。
相对于平凉其他县区,曹庄浪人一直是平凉一个非常特殊的群落。他们的老乡观念相对于灵台、静宁人不是太强,可是“眼窝子”向上的曹,却很现实的把握住了自个的命运:聂不言不喘地把事弄大了!
把事弄大了的庄浪人,自然就招来了其他平凉人的眼红。紧接着,对曹不太好的闲话就出来了:外曹庄浪人精的很、拘的很、心眼眼子多的很……如此等等。甚至,为了表示自己对庄浪人的不屑,一些平凉人说起曹庄浪人会戏谑为“山外边人”。
其实,平凉有点离不开庄浪人,又都“丧眼”着庄浪人。各地党政、文化部门往往缺不了庄浪人,庄浪的洋芋和庄浪的梯田一样,都是平凉人物质和精神的支柱。可是,依然有人会偷偷跟你咬耳朵:交朋友千万不要交庄浪人!至于为啥不能交庄浪人,没有几个人能说得出叫人信服的理由来。也许,他们认为,庄浪人“太能干,太有眼色,太会把握机会了”。这让很多人受不了。
这些年,庄浪以“梯田王国”的姿态傲视平凉兄弟,可还是没有摘掉戴了多少年的国家级贫困县帽子,这很让曹憋气。去年有一天,在平凉城区一辆公共车上,一个庄浪女人碰了一个平凉本土女人。庄浪女人赶紧道歉:“曹没拉住,把你抗了一下,对不起了!”平凉女人却皱一下眉,嘴里嘟囔了一句:“看你山外边人喔样子撒!”这位庄浪女人一下给嘈了:“我山外边人咋咧?要比钱吗?曹估摸你外大大挣的钱还顶不上我掌柜的一顿饭钱。要比文化吗?曹两个儿子都是大学生。平凉人能的很,咋管你的都是山外边的人呢?你胡拘啥呢嘛!”……
当然,“半瓶子”对曹庄浪了解不是太深,但也交了几个庄浪朋友,而且关系比较铁。日常察言观色发现,庄浪男人虽然面面上看比较气宇轩昂,骨子里却比较拘谨,放不开。庄浪女人虽然面面上看比较“山”,但从骨子里透射出的却是率真大方,热情有张力。这些性格上的外化,也恰好契合了“庄山浪水”的地理禀性。
把那里叫“乌达”,把碎娃叫“个儿”,把一会叫“一个驰”,把那个人叫“个我”,把家叫“屋里”,把就是叫“求是个喔”,把昨天叫“夜里个”……
以独特语言方式表达自个情感的曹庄浪人,在平凉所有方言中应该说是独具一格。同时,距离平凉政治文化中心最远的也是曹庄浪。它是一个典型的山城,背着山,抱着山,枕着山,县城安卧山矻矻,倒也避风聚水,当然也会聚敛人气和财气。然而,被遮蔽过多的庄浪城,注定是一座很难沸腾的城市,庄浪人的冷静和对新鲜事物的默默承受才是这座小城的真正精神,而将这一精神示人的符号就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并以古汉语作为“语言身份”的曹庄浪人。
在平凉城里,与庄浪式的宽容相抵触的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盲目自大心态。与之相反,只要不妨碍到自己,庄浪人一般不大去指责别人的生活方式和语言习惯。可这不代表曹庄浪人“好欺负”,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回击”那些看不起庄浪人的人:曹不跟你拌嘴皮子,俎事攒劲才是能耐呢!
正是基于这种好心态,曹庄浪人在平凉城里是事由相对斡耶的一群人。他们依旧曹不离口,却显得自信而从容:曹屋里就在红旗街上……
前一篇:网恋为啥见不得阳光?
后一篇:“爬行”几千年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