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石窟之痛

(2006-03-08 12:18:55)
分类: 我看社会
新闻背景:
  南石窟是中国北魏至唐代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 东北7.5公里下蒋家村泾河北岸的山崖上,窟群坐北向南,现有编号窟龛5个,仅1号窟保存完整。据《南石窟寺之碑》所记,该窟开创于北魏永平三年 (510),开窟人为泾州刺史奚康生,是甘肃陇东地区比较著名的石窟寺。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石窟寺1号窟平面长方形,覆斗式顶,窟门顶上 凿方形明窗,窟高11米,宽18米,进深13.20米。形制、结构与北石窟寺 165窟基本相同,但规模略小。窟内造像为七佛,其布局为北壁三佛,东西二壁各二佛,佛两侧各雕一胁侍菩萨,佛高6米,菩萨高5米,均为立像。窟门内两侧各雕一尊高约3米余的交脚菩萨。门外两侧雕二力士。窟顶浮雕佛传故事,如“树下诞生”、“宫中娱乐”及“逾城出家”等。佛及菩萨像面带微笑,形态秀美清俊。佛着褒衣博带袈裟,菩萨袒露上身,载臂钏、项圈、手环,下着裙,宽大的披巾自双肩搭下至腹前交叉绕肘下垂。无论佛或菩萨均显得和蔼、潇洒。佛传故事一个情节一组画面,主题突出,人物造型优美。其雕刻手法概括简练,纯熟自然,毫无生硬或造作之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寒冬腊月,正是旅游淡季,以百里石窟长廊而闻名华夏的泾川县,鲜有外地游客的身影,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的南石窟寺更是显得冷清、寂寥、落寞。自去年以来,新华社、《甘肃日报》等国内、省内各大媒体有关呼吁保护南石窟寺这一历史遗迹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年前,本报记者专程赶往泾川县,就此问题进行了采访。
南石窟寺濒临危境
  南石窟寺位于泾川县城向东约20公里处。行驶在泾河北岸的崎岖小道上,放眼望去,河两岸的石崖上密集着大小不等的洞窟,这便是著名的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南石窟寺是其中最为闻名的一处。
  走进南石窟寺,沿陡峭山崖台阶进入东大窟。石窟面积约有200余平方米、高13米。迎面三壁围立的立佛高约7米,面部丰满,长衣垂膝,神态庄严,但因风化潮湿等原因,泥表脱落严重。两旁的胁侍菩萨体形修长,风姿绰约,与大佛形成鲜明对比,只是同样破损严重,有的只可依稀辨出轮廓,手指轻触墙壁,砂石纷纷下落。窟顶壁画气势恢宏,但有些斑驳,上世纪80年代加固时抹上去的一块巨大水泥十分扎眼。
    据县文体局的负责同志讲,南石窟寺风化严重、库内浮雕、壁画多处脱落,工作人员一周就要清扫10多公斤脱落下来的壁块、砂石。10月23日,南石窟寺出现塌方,主窟窟顶重约100公斤的石块脱落,石窟造成严重破坏。而紧挨东大窟的另一小窟,一些佛像或因首级不全,或缺胳膊少腿面目全非,窟外崖壁上的雕塑由于风化脱落,只能影影绰绰辨出曾经模样。  
没有经费何谈保护
    泾川县文体局局长孙天辈告诉记者,泾川南石窟寺与庆阳北石窟寺齐名,现有编号的5个洞窟中,只有东大窟还保存的较为完整。县上对南石窟寺的现状也是忧心忡忡,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实施加固,1992年在外围修建的院落都属于外部加固工程,但对于裂缝渗水、潮湿风化等问题,由于缺乏保护经费,面对千年石窟“病痛缠身”,我们也是束手无策。
    孙局长无奈地说,南石窟寺现有4名职工,虽然24小时值守,只能是防盗而已。看到千年石窟艺术宝藏日渐损毁,我们也心疼,可心疼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关键还是一个钱字,没有钱,何谈保护啊?他说,县财政只保证我们的人员工资,没有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如果要解决南石窟问题,至少需要资金240多万元,依靠县上拨付显然不现实。因此,从2003年开始,我们先后三次向省文物局提出保护申请,省文物局也曾经多次派人到现场察看,并邀请文物专家论证保护措施,并拿出了保护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眼下,我们还在焦急的等待国家文物局的批复,一旦批复下来,就可以马上动工抢救修复。
 百里石窟伤痕累累
    记者从泾川县文体局了解到,从王母宫石窟寺至泾明乡东北郭盖村太山寺石窟寺,在泾河两岸百里石崖上,共有窟龛512个,但其它石窟、雕像的保护工作一样叫人揪心。
    罗汉洞是百里石窟长廊中最有价值的石窟,其洞壁上残存的壁画浮雕,生活场景、人物形态都很鲜活,但肃立在洞口高约6米的大佛,经风吹日晒,现表面泥塑已经脱落。
    据了解,百里石窟长廊还包括312国道上的千佛寺石窟,千佛寺石窟原来也有上百个石窟及佛像。目前,仅余不到10个窟龛。在罗长公路(从罗汉洞到长庆桥)路边的石崖上,露天的石佛雕像抬手就可够着,由于长期风化,已开始剥落、酥化。再加上许多石窟处在泾河河滩边缘,已经被沙石淤泥填塞。
    “虽然近3年来,我们先后向省上有关部门争取了180多万元的项目款,绝大多数都用在了对石窟长廊的保护上,可依然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孙天辈局长如是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