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看社会 |
新闻背景:
南石窟是中国北魏至唐代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 东北7.5公里下蒋家村泾河北岸的山崖上,窟群坐北向南,现有编号窟龛5个,仅1号窟保存完整。据《南石窟寺之碑》所记,该窟开创于北魏永平三年 (510),开窟人为泾州刺史奚康生,是甘肃陇东地区比较著名的石窟寺。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石窟寺1号窟平面长方形,覆斗式顶,窟门顶上 凿方形明窗,窟高11米,宽18米,进深13.20米。形制、结构与北石窟寺 165窟基本相同,但规模略小。窟内造像为七佛,其布局为北壁三佛,东西二壁各二佛,佛两侧各雕一胁侍菩萨,佛高6米,菩萨高5米,均为立像。窟门内两侧各雕一尊高约3米余的交脚菩萨。门外两侧雕二力士。窟顶浮雕佛传故事,如“树下诞生”、“宫中娱乐”及“逾城出家”等。佛及菩萨像面带微笑,形态秀美清俊。佛着褒衣博带袈裟,菩萨袒露上身,载臂钏、项圈、手环,下着裙,宽大的披巾自双肩搭下至腹前交叉绕肘下垂。无论佛或菩萨均显得和蔼、潇洒。佛传故事一个情节一组画面,主题突出,人物造型优美。其雕刻手法概括简练,纯熟自然,毫无生硬或造作之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南石窟是中国北魏至唐代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 东北7.5公里下蒋家村泾河北岸的山崖上,窟群坐北向南,现有编号窟龛5个,仅1号窟保存完整。据《南石窟寺之碑》所记,该窟开创于北魏永平三年 (510),开窟人为泾州刺史奚康生,是甘肃陇东地区比较著名的石窟寺。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石窟寺1号窟平面长方形,覆斗式顶,窟门顶上 凿方形明窗,窟高11米,宽18米,进深13.20米。形制、结构与北石窟寺 165窟基本相同,但规模略小。窟内造像为七佛,其布局为北壁三佛,东西二壁各二佛,佛两侧各雕一胁侍菩萨,佛高6米,菩萨高5米,均为立像。窟门内两侧各雕一尊高约3米余的交脚菩萨。门外两侧雕二力士。窟顶浮雕佛传故事,如“树下诞生”、“宫中娱乐”及“逾城出家”等。佛及菩萨像面带微笑,形态秀美清俊。佛着褒衣博带袈裟,菩萨袒露上身,载臂钏、项圈、手环,下着裙,宽大的披巾自双肩搭下至腹前交叉绕肘下垂。无论佛或菩萨均显得和蔼、潇洒。佛传故事一个情节一组画面,主题突出,人物造型优美。其雕刻手法概括简练,纯熟自然,毫无生硬或造作之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寒冬腊月,正是旅游淡季,以百里石窟长廊而闻名华夏的泾川县,鲜有外地游客的身影,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的南石窟寺更是显得冷清、寂寥、落寞。自去年以来,新华社、《甘肃日报》等国内、省内各大媒体有关呼吁保护南石窟寺这一历史遗迹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年前,本报记者专程赶往泾川县,就此问题进行了采访。
南石窟寺濒临危境
南石窟寺位于泾川县城向东约20公里处。行驶在泾河北岸的崎岖小道上,放眼望去,河两岸的石崖上密集着大小不等的洞窟,这便是著名的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南石窟寺是其中最为闻名的一处。
走进南石窟寺,沿陡峭山崖台阶进入东大窟。石窟面积约有200余平方米、高13米。迎面三壁围立的立佛高约7米,面部丰满,长衣垂膝,神态庄严,但因风化潮湿等原因,泥表脱落严重。两旁的胁侍菩萨体形修长,风姿绰约,与大佛形成鲜明对比,只是同样破损严重,有的只可依稀辨出轮廓,手指轻触墙壁,砂石纷纷下落。窟顶壁画气势恢宏,但有些斑驳,上世纪80年代加固时抹上去的一块巨大水泥十分扎眼。
据县文体局的负责同志讲,南石窟寺风化严重、库内浮雕、壁画多处脱落,工作人员一周就要清扫10多公斤脱落下来的壁块、砂石。10月23日,南石窟寺出现塌方,主窟窟顶重约100公斤的石块脱落,石窟造成严重破坏。而紧挨东大窟的另一小窟,一些佛像或因首级不全,或缺胳膊少腿面目全非,窟外崖壁上的雕塑由于风化脱落,只能影影绰绰辨出曾经模样。
走进南石窟寺,沿陡峭山崖台阶进入东大窟。石窟面积约有200余平方米、高13米。迎面三壁围立的立佛高约7米,面部丰满,长衣垂膝,神态庄严,但因风化潮湿等原因,泥表脱落严重。两旁的胁侍菩萨体形修长,风姿绰约,与大佛形成鲜明对比,只是同样破损严重,有的只可依稀辨出轮廓,手指轻触墙壁,砂石纷纷下落。窟顶壁画气势恢宏,但有些斑驳,上世纪80年代加固时抹上去的一块巨大水泥十分扎眼。
没有经费何谈保护
前一篇:妹子,如花的生命不该放弃
后一篇: 女中学生聊天不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