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半瓶子专栏 |
这几年。但凡是平凉人(其实国人都一样),无论贫富贵贱,无论担葱卖蒜,凑在一起,中心话题就是:你娃学习成绩咋样?能不能考上一中,能不能上清华、北大……?当然,“半瓶子”也不能免俗,也在为儿子能否考上一中而忧心忡忡。然而,一次偶遇,使“半瓶子”忽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咸吃萝卜淡操心,儿女自有儿女福。要知道,啥蔓上不一定结啥瓜!你家财万贯,却害怕“富不及三代”。你才高八斗,却很难料定自己的儿女将来“白堂一个”。要知道,富裕的物质条件抑或出众的才华,只是你自个的“修行”,不一定就能培养出清华、北大学子来。不信,“半瓶子”给您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您看了肯定会仰天长叹:生子当如收破烂的!
那天,“半瓶子”去新民南路菜市场买菜,一个蹲在马路牙子上衣着破烂神形萎缩的中年人突然喊了一声我的乳名,我回头打量良久,才想起来这人是我一远房亲戚。寒暄过后,我俩就聊起了家常。这位亲戚说,前些年,儿子来平凉城里上中学,他为了照顾儿子,就来城里收破烂,儿子很争气,在班里门门功课都很好,而且还得了好多这奖哪奖的。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在西安上学。娃知道家里穷,下课后、寒暑假也不闲着,收破烂给自己挣学费。今年五一期间,儿子回来说,他考上了研究生,将来还有可能出国。他在向我“卖派”儿子时,一脸的灿烂,10分钟以前那种卑微、萎缩的神情不见了,连眉毛、皱纹里都写满了自豪。我愕然,眼前这个人真是我小时候经常“嘲笑”的那个弯腰驼背,走路像鸭子,说话吭吭哧哧,两口子大字不识一个的远房亲戚吗?他们的儿子竟然上了大学,而且还是研究生,还要出国……?百思不解的“半瓶子”在使劲夸奖他儿子是天才的时候,对眼前这位“收破烂”的驼背男人也不由得刮目相看。恍惚间,竟然没有管住自己的臭嘴,稀里糊涂冒出了一句“二秆子”话:就你这蔓上还能结出那么好的瓜?
其实,我的这种“狗眼看人低”的心态,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虽然打小我们就知道:王侯将相本无种。虽然“半瓶子”的父母也是文盲、半文盲,可我却忘记了自己的“出身”,在教导儿子时往往以“文化人”家庭自居,要求儿子争气,不能辱没“家门”。现在回想起来,“半瓶子”简直是“洋芋开花赛牡丹”,有点“胡拘冒料”。再联系到近来平凉城里争论激烈的“家教、补课”话题,以及每年高考状元里人数众多的“寒门学子”,才发现原来我们比起那个收破烂的亲戚以及他靠收破烂供自己上大学的儿子,显得更为肤浅、无知。他的儿子肯定没有请过家教,肯定没有自认为有文化的父母在旁边不停地督促,也肯定没有复读机,没有……他曾说,由于自己衣着破烂,神形萎缩,他都没有去给儿子开过家长会。他的儿子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出息,这位父亲一定在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儿子走成才之路。他或许会对儿子说,“娃呀,你要当个老实人,听老师话,好好念书,不要跟别人比这比那,你大你妈不如人,等你将来有了出息,就不用跟着你大你妈受穷了!”听来很简单朴素的追求,也许是他们一家人最最美好的愿望。收破烂的亲戚不知道书本上写的都是啥,不知道上大学是咋回事,更不知道啥叫研究生。这一辈子,除了平凉城,他不知道外面究竟有多大,外国是个啥样。所以,他不会向儿子提出高出自己可以想象的要求,而是尽好自己的义务,把孩子拉扯成人。
诚然,平凉不大,传奇的故事自然不多。这对收破烂的远房亲戚父子的故事,可能在特定的人群或特定的时间,已经被好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人演绎得颇具传奇色彩,而且也极有可能成为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成功范例”。
“半瓶子”对这个传奇故事除了“啧啧”之外,也在反思它的“社会效应”:平凉有数十万男女娃娃,不可能每个娃娃都去上一中,上清华,上北大,不可能每个娃娃将来都能当市长、县长、乡长。破烂也要人收,菜也要人卖,马路更要人来清扫……一句话,七十二行,行行都要人来做。好高骛远的父母,无法代替儿女去行走未来的人生路途。
说一千,道一万,当娘老子的其实对儿女的学习成绩如此看重,除了“关心儿女将来成家立业”的基础之外,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面子上好看。假如能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的父母、祖辈都是干啥的?我们是否继承了他们的传承?是否“啥蔓上都结出了啥瓜”?你也许就不会为儿女将来能否成大器,做大事而苦恼了。“半瓶子”也在扪心自问:收破烂的儿子能上研究生,为啥我们这些自诩为“有文化的人”的儿女,却让我们如此揪心呢?
那天,“半瓶子”去新民南路菜市场买菜,一个蹲在马路牙子上衣着破烂神形萎缩的中年人突然喊了一声我的乳名,我回头打量良久,才想起来这人是我一远房亲戚。寒暄过后,我俩就聊起了家常。这位亲戚说,前些年,儿子来平凉城里上中学,他为了照顾儿子,就来城里收破烂,儿子很争气,在班里门门功课都很好,而且还得了好多这奖哪奖的。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在西安上学。娃知道家里穷,下课后、寒暑假也不闲着,收破烂给自己挣学费。今年五一期间,儿子回来说,他考上了研究生,将来还有可能出国。他在向我“卖派”儿子时,一脸的灿烂,10分钟以前那种卑微、萎缩的神情不见了,连眉毛、皱纹里都写满了自豪。我愕然,眼前这个人真是我小时候经常“嘲笑”的那个弯腰驼背,走路像鸭子,说话吭吭哧哧,两口子大字不识一个的远房亲戚吗?他们的儿子竟然上了大学,而且还是研究生,还要出国……?百思不解的“半瓶子”在使劲夸奖他儿子是天才的时候,对眼前这位“收破烂”的驼背男人也不由得刮目相看。恍惚间,竟然没有管住自己的臭嘴,稀里糊涂冒出了一句“二秆子”话:就你这蔓上还能结出那么好的瓜?
其实,我的这种“狗眼看人低”的心态,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虽然打小我们就知道:王侯将相本无种。虽然“半瓶子”的父母也是文盲、半文盲,可我却忘记了自己的“出身”,在教导儿子时往往以“文化人”家庭自居,要求儿子争气,不能辱没“家门”。现在回想起来,“半瓶子”简直是“洋芋开花赛牡丹”,有点“胡拘冒料”。再联系到近来平凉城里争论激烈的“家教、补课”话题,以及每年高考状元里人数众多的“寒门学子”,才发现原来我们比起那个收破烂的亲戚以及他靠收破烂供自己上大学的儿子,显得更为肤浅、无知。他的儿子肯定没有请过家教,肯定没有自认为有文化的父母在旁边不停地督促,也肯定没有复读机,没有……他曾说,由于自己衣着破烂,神形萎缩,他都没有去给儿子开过家长会。他的儿子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出息,这位父亲一定在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儿子走成才之路。他或许会对儿子说,“娃呀,你要当个老实人,听老师话,好好念书,不要跟别人比这比那,你大你妈不如人,等你将来有了出息,就不用跟着你大你妈受穷了!”听来很简单朴素的追求,也许是他们一家人最最美好的愿望。收破烂的亲戚不知道书本上写的都是啥,不知道上大学是咋回事,更不知道啥叫研究生。这一辈子,除了平凉城,他不知道外面究竟有多大,外国是个啥样。所以,他不会向儿子提出高出自己可以想象的要求,而是尽好自己的义务,把孩子拉扯成人。
“半瓶子”对这个传奇故事除了“啧啧”之外,也在反思它的“社会效应”:平凉有数十万男女娃娃,不可能每个娃娃都去上一中,上清华,上北大,不可能每个娃娃将来都能当市长、县长、乡长。破烂也要人收,菜也要人卖,马路更要人来清扫……一句话,七十二行,行行都要人来做。好高骛远的父母,无法代替儿女去行走未来的人生路途。
说一千,道一万,当娘老子的其实对儿女的学习成绩如此看重,除了“关心儿女将来成家立业”的基础之外,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面子上好看。假如能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的父母、祖辈都是干啥的?我们是否继承了他们的传承?是否“啥蔓上都结出了啥瓜”?你也许就不会为儿女将来能否成大器,做大事而苦恼了。“半瓶子”也在扪心自问:收破烂的儿子能上研究生,为啥我们这些自诩为“有文化的人”的儿女,却让我们如此揪心呢?
前一篇:平凉人为啥看重“铁饭碗”?
后一篇:谁家的日子过得斡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