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口子就像“僝搅团”

(2006-03-07 17:04:57)
分类: 半瓶子专栏
    在平凉的小吃中,“搅团”是被赋予了特殊含义的,平凉人喜欢吃“搅团”,并非是“搅团”本身有多么好吃,而是为了怀旧,为了从自己“僝搅团”一样黏缠的生活中品出一点滋味来。
   僝(chan):意指烦恼、折磨、埋怨、嗔怪、排遣。“僝搅团”3个字,蕴含了无数男女、夫妻、两口子对于生活乃至婚姻意义的诠释:反正生活就跟“僝搅团”差不多,心生烦恼,承受折磨,相互埋怨、嗔怪,吵吵闹闹你纠我缠说不清弄不明,还不如把所有一切都僝成搅团,蘸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下咽、排遣算了。
    “半瓶子”跟所有平凉烟火男女一样,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还有那么一点点所谓“思想”,自然就活得不洋不土,长袍子马褂。自然就有了麻缠事,黏缠事。自然少不了跟老婆、同事、朋友抑或熟人生人一块“僝搅团”。今个,咱们就单表这自古以来传说最多,传奇最多,“僝搅团”最多的两口子。
    平凉人为啥把夫妻称为两口子?一位平凉民俗准学者的解释是,“这是中国文化深层次结构世俗化的体现。”如同:门口有棵歪脖子树,家中多口舌。两张口要在一个锅里吃饭,还要常年“厮守”,红口白牙的是非肯定少不了。
    当然,如今的平凉人,多数已经不再为吃发愁了,可吃饱肚子的两口子,“僝搅团”的事儿却越来越多,感情的,欲望的,生理的,心理的,总是缠绕不清,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俩人都有自个想说不能说,想做不能做,前怕老虎后怕狼的理。这种矛盾的、迷茫的、无所适从的心态,反映到婚姻、夫妻生活中,肯定就是“僝搅团”的事了,肯定会有猜忌、不满、抱怨、吵闹、干架。假如其中一个人聪明,能化解,把它僝成搅团蘸着火气(辣椒)、醋意(醋水)吞进肚里,经过肠肠肚肚千转百回的“消化”,当成生活的“废渣”排遣掉的话,也许你们的婚姻照旧能够维持,日子照旧能过。假如其中一个人黏糊,爱钻牛角尖,把“僝搅团”当成“主食”天天来做,顿顿来吃,泼烦蛮缠不说,很可能“消化”不了,而且“排遣”不了,最后闹腾到一拍两散……
   “半瓶子”有一朋友,就是因为跟老婆天天“僝搅团”,而且一僝就是3年,他实在受不了了,只好提出离婚。他说,眼目下平凉人都爱吃搅团,可我看见搅团就反胃。我僝了3年“搅团”,而且顿顿都蘸着火气、醋意下咽,不但肠胃受不了,排出来的肯定“一半是醋水,一半是火焰”,如此连蜇带烧,我不“逃跑”,说不定那一天就变成疯子了。他解嘲道,好像一个老外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个生活在上上世纪的老外,咋能知道咱平凉人的幸福是啥样的?不幸又是啥样的?你说,如今谁家没有“僝搅团”的泼烦事?
    也许,这个朋友的泼烦就是我们大家伙的泼烦。按照“半瓶子”的理解,两口子这个称呼本身就是一个是非矛盾的综合体。你想想,一个口不但好养活,而且不会争吵,没有对峙,心口一致。两个口组合到一起,就难免多了口舌是非,难免心口不一,难免隔三差五“僝搅团”,这都很正常。俗话说,3个人进馆子,口味不同。爱僝“搅团”的人不一定爱吃“搅团”,而爱吃“搅团”的人不一定爱僝“搅团”。俩人既然能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一个锅里搅勺把,免不了磕磕碰碰,缠缠绕绕。免不了对口不对味,对眼不对心。只要你把这所有的猜忌、不满、抱怨、吵闹、干架的情绪,全部僝进“搅团”里,相互溶解了、吸附了、粘连了,再蘸着酸甜苦辣咸一起吞咽了,消化了,你们的日子依旧会过得斡斡耶耶。不信,你今天回家就试试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