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奇石认识的三大谬误(载《石界》公众号2021年4月29日)

标签:
文化 |
分类: 奇石思考感悟 |
对奇石认识的三大谬误
曹文庆
不知从何时起,认为奇石是天然形成的、属于天然艺术品、并具有最古老历史,似乎已成为石头圈共识。比如,在近些年由各种奇石专业杂志和网络、自媒体刊载的文章中,使用这些说法及持类似认识的情况就极常见,甚至近于垄断,而罕有不一样声音。只是很可惜,它们均属谬误,需要纠正。
一、奇石并非天然形成
对于奇石是天然形成的这一认识,在笔者近几年开始对其进行质疑之前,至少笔者本人是没有在任何奇石专业书刊包括网络、自媒体文章中见到有不同意见的。相反,笔者曾发表的《奇石五定律》(载《鉴石》2008年7月20日第13版)提出的第一定律,就说“奇石是天然形成的。”中国观赏石协会起草的《观赏石鉴评标准》(GB/T 31390-2015)也开宗明义地讲,观赏石属“自然形成”。该标准所指观赏石属扩大了奇石外延的叫法,因此也相当于是在说奇石是天然形成的。其他人在发表的有关奇石文章包括在网络交流中持该认识的情况更多,可谓比比皆是,所以不再列举。当然了,不同的人所用字词有时会略有差异。如把“天然形成”表述为“自然生成”、“自然产物”、“上天创造”、“天公妙造”、“天生就有”等,包括使用“天然奇石”、“自然奇石”、“天赐奇石”等说法。不过意思都一样,即奇石是天然形成的。
但人们包括以前的本人,却实实在在都错了,且都是被奇石所拥有的与自然石几乎无差别外表带偏了。奇石在被人发现前毫无疑问都属于自然石,而被人发现后则又都极强调保留其作为自然石时的原始外表,即便是被归为观赏石的切割打磨个体,也极强调其纹理、色彩等应为自然石固有。自然石肯定是天然形成,决定了奇石的质地、皮色、纹理乃至外形等实体特征也全都是天然形成的,使得奇石在外表上与天然形成的自然石几乎无差别。于是,大家也就想当然地认为奇石也是天然形成的。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奇石已经不同于自然石,两者不属于相同事物。相同事物须具有相同特征,奇石和自然石达不到该要求。奇石能供人赏玩,自然石则无所谓能否供人赏玩,已经把两者切割开,互为不同事物显而易见。
《山间奇遇》20×18×6(cm)四川长江石芙蓉石
奇石原本都是自然石,是在被人发现它们能供人赏玩后才成为奇石。若没有被人发现能供人赏玩,它们将永远与奇石无缘。即奇石都是需要被人发现的,然后才能从自然石转变为奇石。加之,天然形成的事物,都一定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识别判断客观实在依据,从而能使人准确判断并可重复检验,且少有异议,如自然石就是。奇石则不同,只能靠人的主观认识判断,被人发现就是由人认为是或不是,使得人们即使面对相同对象也常会为它们是或不是奇石争吵,甚至同一人的认定也可能前后矛盾,且永无客观标准能为裁决。都充分表明,奇石并非天然形成,而是由人用发现即主观认识劳动创造,自然石仅充作原材料。2018年以来,笔者在有关奇石专业杂志上发表的多篇文章中均论述过该新认识,故不再赘述。
二、奇石属于天然艺术品乃臆造
王朝闻(1909—2004)先生算石头圈较有名的少数大文化人之一,在文艺理论、美学和雕塑等领域均有建树。他在石头圈有名,主要是著有《石道因缘》一书。该书出版于2000年6月,主要以与人对话、闲谈和随感方式,对怎样理解和欣赏奇石做了解读。但他还是认为奇石是自然物,即属于天然形成。所以在该书之开首篇“重在发现”中明确说,“不把观赏石称为艺术品”。并给出理由,认为人们“选石、配基座、选择拍摄角度和命名等活动”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却“还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观赏石的审美特性与价值。”他在该书引言中已提到“观赏石有奇石、雅石、美石、禅石等名称”,因此完全可理解为他就是反对把奇石称为艺术品的。他的逻辑关系很清晰,即奇石是自然物属天然形成,人们的选石等行为虽有创造性,却未能改变奇石是天然形成的自然物事实,因而奇石不是艺术品。简言之,就是天然形成的自然物与艺术品不相容。
事实上,艺术本来就是相对于天然而言。季水河老师在《美学理论纲要》(2011年5月,湖南人民版)第九章指出:艺术是人类生活实践中具有审美属性的符号化活动,艺术作品则作为这一活动的成果。即艺术品都一定属于人类生活实践活动成果,实际就是由人劳动创造。天然形成的事物,肯定不是由人劳动创造,当然就不能纳入艺术品范畴。对于奇石来说,若认为它们是艺术品,就必须先证明它们并非天然形成的事物,而是由人劳动创造,之后才能说它们是艺术品。但也不会是天然艺术品,天然艺术品在世间根本不存在。换言之,就是人们要么像王朝闻先生那样,认为奇石是天然形成的自然物,所以不是艺术品;要么就与笔者一样,转而承认奇石并非天然形成,而是由人劳动创造,所以奇石是具备由人劳动创造这一被称为艺术品事物的基本条件的。总之,没有其它路径可选。相应地,若真要称奇石为艺术品,则它也必然属于人的劳动创造事物,而不能天然形成。
对于这些事实与逻辑关系,广西的张卫老师就理得比较清。他在2016年12月19日《石界》公众号所发的《荒谬言论误导石友》中说得很直接:“艺术及其作品必须由人创作,世上没有天然的艺术,也没有天然的艺术作品,自然物没有人的创作不可能成为艺术品。”“‘奇石是天然艺术品’的说法根本不成立。”认为奇石是天然艺术品确实不恰当,缺乏基本的证据与逻辑支撑,直白说就是臆造,都没有讨论的必要。但张老师却专门发文纠正,原因就在于该说法包括类似说法很泛滥,快成灾了。实际是已经成灾,在笔者撰写本文时,奇石是“天然艺术品”,包括奇石是“自然艺术品”以及“奇石艺术是人为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等说法,就都依旧在各种奇石书刊包括网络、自媒体文章中大量存在并继续传播着……
三、奇石不具有最古老历史
认为奇石具有最古老历史,在石头圈也颇有市场。突出表现为拔高奇石,想要让奇石与占据收藏界龙头地位的有成百上千年乃至超过万年历史的各种文物古董比肩,说奇石有亿万年历史。在网络和自媒体上,更有文章称“奇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古董和艺术品”。这实际上也属于是未把充作奇石原材料的自然石和奇石区分清楚所导致混乱结果的组成部分。
充作奇石原材料的自然石,因为是天然形成,历史往往要以十万年或百万年、千万年甚至亿年计,存在历史肯定远超过有了人类文明之后才出现的各种文物古董,称它们具有最古老历史不过分。但奇石是与充作其原材料的自然石有区别的事物,当然也就有它自己的历史,不可以与充作其原材料的自然石历史混同。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把由人劳动创造事物的历史与创造该事物所用原材料的历史混淆,属于常识。
比如,制作瓷器的原材料瓷土、构成风景区外貌形态的自然山水,都可能具有亿万年的可谓最古老历史。但人们计算的瓷器、风景区历史,却一定都要以瓷土被制成瓷器、自然山水被认定成风景区的时间为起点,而不会拿瓷土、自然山水的最古老历史代替。正因为如此,人们才都要称新制作成的瓷器为新瓷器,称新发现的风景区为新风景区。
相应地,奇石的历史也只能从自然石被人认定是奇石的时间算起。所以,人们都自觉地称新发现的奇石为新石。而被称为古石或老石的,也一定是针对其被认定是奇石的时间与现今时间比较而言。即人们已经用行动证明,奇石的历史与充作其原材料的自然石所具有的最古老历史乃两码事,由此决定了奇石是并不真具有最古老历史的。
(载《石界》公众号2021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