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牛行情已经打开,中国经济进入重大修复阶段

(2022-07-01 10:44:04)
标签:

股票

分类: 谈股论金
小牛行情已经打开,中国经济进入重大修复阶段

太猛了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后续走势?


3个月前,各种悲观;3个月后,市场欣欣向荣。


就短短3个月,极致反转,很多人瞬间就被市场甩开了身段。


其实,每当我们悲观的时候,只要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 有形之手还有无管控市场的能力?——非常强大

  • 中国经济还有上升空间吗?——非常巨大

  • 到底谁在这片土地上定义财富?——有形之手


既然如此,就算天可能要塌下来,你悲观什么?


越是绝大多数人悲观的时候,越是机会满满。


事实上,这也是为何过去几个月我们【A视野】一直看多中国经济和中国投资机会的核心逻辑。


大家回忆一下此前A森发布的独家观点:


目前我们正在三个目标之间努力兼顾,防疫,稳增长,防风险。然而,这三者无法在同一时刻满足。所以,必须让三个目标轮动排次序。此前是防疫第一,现在是稳增长第一。将来稳增长实现目标,就会轮转到防风险。


为何央妈年内第二次会议连“稳定宏观杠杆率”也不提了?


只有一个答案,A森上述的分析模型非常精准!我们现在就是稳增长第一,暂时压倒其它两个目标。


显而易见,无论是防疫还是防风险,都是投资非常痛苦的时候。


这也是为何A森一直提示大家,现在是稳增长难得的窗口期,千万不要错过,否则未来追悔莫及。


信不信国运,或许人各有志。但是,不信有形之手,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


一定输!


———————————————


去年初之后,前后有几座大山压着经济:


  • 稳杠杆

  • 摁倒楼市

  • 摁倒平台

  • 全面强化疫情管控

  • 能源管控


其结果是,今年前面4个多月,私营部门和居民家庭都不肯投资和消费了,甚至是各种摆烂、躺平。


一时间,有关经济的未来走势,满屏都是各种末日情结。


经济学是正能量的东西,它会告诉你,再悲观的行情,只要调整策略,只要坚持市场经济基本规律,都可以有翻身的时候。


而近期,我们看到有形之手的重大变革:


防疫政策调整

 

货币财政双刺激

+

平台整顿结束

 

能源管控松绑

+

市场已经出现赚钱效应

=

行情全面打响


此前一年半内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如雨后春笋,全部冒出来了。


什么行程码取消“带星”,防疫隔离“7+3”,boss可以注册新会员,尊重煤炭作为我们重要的能源供给的表态,楼市限购和限售各种松绑……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这个举措意味着,有形之手已经充分意识到,不能光靠央妈释放信贷来稳增长。放的太多,除了增加金融风险、提高通胀,私营部门和居民家庭还是不肯加杠杆,那么,一切白搭。


还不如在行业整顿、疫情管控标准、楼市举措等涉及实体经济实操层面给出重大利好。


这也就意味着,今年年内央妈后续还会有放水,但是,已经不是主旋律了。


救市的核心点已经明显转移了,财政刺激、防疫标准优化、玩命夯基建和拉地产行情。顺便让几个大平台帮忙解决一下就业问题,大家各自安好。


经济非常依赖信心,上述子弹打出,首当其冲就是提振信心。


也因此,接下去,国内经济重大修复阶段已经到来,小牛行情也已经打开。


————————————————


那么,我的问题来了:经济修复是因为前期太惨了,可是,我们的产业升级是否在如此短的几个月时间出现重大进步?


很明显,这不可能!


所以,行情修复,除了监管各种放松外,还有一点,就是央妈多印的钱更容易流到全社会各个角落了。


但是,也恰恰因为实体经济修复会相对较慢,本轮依旧是加杠杆驱动经济增长为主。


体现在金融领域,就是再度金融化来创造更多财富效应,从而助推总需求拉升。


千万不能忘记,欧美日韩现在都是苦哈哈的,他们能够给我们的外需订单增速是边际快速递减。


因此,外需不足,自己加杠杆来补,是唯一的路。


这也就意味着,靠实体经济来夯实工资型收入,是近乎完败,因为实体经济自己是被牵引的对象;唯有依赖主要经济驱动力,资产价格拉升带动的资产型收入倍增,才能赢得这个时代。

小牛行情已经打开,中国经济进入重大修复阶段


去年还是灰犀牛,今年变成了小甜甜,已经再次为A森一直以来的观点强力背书:


楼市 = 中国内需之母


或许未来达成稳增长目标的时候,又要抽这个“老母”耳光。但是,起码现在人家是最靓的仔之一。


其实,没有必要情绪性的责怪房价、房子。因为,权威公布的数据早已显示,土地财政收入才是楼市中最大的利益方,过去20年已经涨了大几十倍,秒杀房价本身的涨幅。


尤其是2018年开始,很多地方要求重新划分土地收入中与开发商等合作伙伴的利益分成,转而要求更大蛋糕,事实上,这才是去年至今开发商行业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因此,现在肯定是要帮开发商去库存,否则后面谁来买地?没有人买地,就几块砖,真的能够榨干社会小DS?


至于今年前5月“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近似国企别名)利润总额增速连3%的底线都没有,日子也是瞬间苦哈哈。


这也就使得大A先行走一波,成了必然。


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稳增长

 

保财政

=

保住国内最大内需和供给

=

稳定国内大循环


广义财政包括,土地收入、股市、国企、一般性财税收入、监管收入等等。


而我们要套利,只有在“保财政”的历史阶段才有机会。一旦不用保了,那就休息一下吧。


各位A粉,放眼全国,你们到哪里去找如此直白而直戳底层逻辑的投资策略思路???


现在仔细回忆一下过去几个月A森的很多看多中国经济和看好后续投资机会的研判,逻辑是不是清晰了?


转自A视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