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调释放我高调的虚荣——“非常闺密”非常虚荣

(2010-10-16 22:09:59)
标签:

非常闺密

话题

杂谈

分类: 《我的非常闺密》
终于盼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采访,怎样的激动,怎样的辗转难眠……但是对着电话,声调一定要淡然,好像从我会说话开始就一直在接受世界人民的各种采访一样,漫不经心。

然后连夜给自己更换新的指甲油颜色,搭配服装:既要随意又要有型,不能不化妆,但是不能看出来化妆……
一路上我死死按着自己的心脏,来到单向街,哦,令人兴奋的地方,新星出版社派出专人给我做采访,接过名片,仔细一看,高级营销经理——好高的规格,心脏又是一阵狂抽……

和她坐在单向街二层露天阳台,风微微吹着,阳光,很好,里面有人在做讲座,声音慷慨激昂,听众们表情严肃,女子的眉宇间必有几分忧伤,男人的姿态中必含某种忧患——最文艺的地方就是最具理想的地方。

现在的采访进入主题非常迅速,够专业够职业,也避免了那种陌生人初见努着劲儿寒暄的尴尬,很爽。两人聊的愉快,所谓愉快,就是开诚布公,直来直去,符合期待,满足虚荣,偶尔来一点儿幽默调侃,不那么严肃,还特别正经——我是新手,对方一定是经验丰富的,所以能控制的如此只好,让我事后想来既没有懊丧的地方也没有遗憾。

她说我应该配合宣传。具体的方法就是先在自己的博客上宣传,他们转载。
因为《我的非常闺密》我09年几乎没有更新过几篇文章,一个电视剧二十六、七集下来,三、四十万字,已经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哪里还有别的话拿出来放在博客上唠叨。今年上半年整理成小说,于是这整整一年半我都没有更新。这博客若是像网站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空间的话,恐怕都要闹鬼了。

她给了我好几个任务,看来我要一一完成还需要一些时间。

既然是宣传,当然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一个是创作。
这话说的冠冕堂皇,好像这个宣传不是为了我的知名度,而是为了他们而作似的。我必须承认,在某种意义上我自己也非常讨厌自己身上时时流露出来的穷酸文人气,假清高,特别土,特别虚伪,可是没法子,好像一说这事儿是为了自己就不顾一切的冲上前去,特别失身份,还没怎么着自己先退了,羞怯了……其实我哪儿有什么身份,都是些虚荣罢了。

说到我自己,当然要说这本小说,要不然,“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所以我决定不说作者和作品,按照这本书的来历,我还是说说剧本和小说的关系比较好。

好了,正经的来了,先喝口水。

剧本的创意是来自我爸冉平先生,剧本的核心故事构架——一个失明的艺术男中年,和一个年轻漂亮的小保姆,——当然也来自于冉平先生。他几乎是在我大学期间就找过不同的人来搭建这个故事,可是直到我大学毕业也没有一个理想的结局。正好我已经26了,正好我研究生考试成绩也出来了,正好我接下来三年的生活规定了,那么这个时机最适合继承衣钵。

武侠小说里经常有师傅挑一天亲自传给他的爱徒一门绝不外传的本门秘籍,徒弟当然是欣喜若狂不敢怠慢——这个感觉和我当时如出一辙。
当时老爸坐在他40平米大客厅里,那张让他颇为满意的沙发上,郑重的对我说,“你也26了,可以试试看,看你以后能不能吃这碗饭。”我胆战心惊,他貌似平和的语调背后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不能,那么注定要打卡上下班,领微薄的薪水,然后他还要不停的资助我漫长的后半生……

好吧,从2006年5月我得到上海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之后,我和我亲耐的老爸开始了这个故事。
当然一开始不叫闺密,一开始按照他的想法,核心人物当然是那个失明的艺术男中年。核心思想是爱情和欲望。故事的灵感那来自纳博科夫的《黑暗中的笑声》。可惜我努力了,我还是不知道一个艺术男中年是怎样开始勾引一个激情的四射的美少女,他在他小说《蒙古往事》里说,“细节是想象力的极限”。我的苦恼是我发现我吃不了这碗饭……
之后的“创作”中,他一直将就我,于是故事变成了男中年妻子和男中年的婚姻,其中关键人物是美少女。
整个过程我算是很困难很困难的坚持下来了……
现在我回头再想,估计他因为是我亲爹,没好意思打击我,也就由着我去了。于是在一遍一遍的修改,设计,推翻,重建的过程里,女性角色逐渐占了上风……
他搭了一个舞台,我在上面跌爬滚打……三年后才有了闺密这个结构,有了以陈静,潘子晴,彤丽为核心的故事。
这个剧本有人说是枪手,也有人说是代工,更有人说是练手……都是也都不是。
我当然更愿意承认我们是深度合作,前期以他为主,后期以我为主——成长了啊!

一个电视剧能出来,运气很重要,对我而言最大的运气就是冉平先生是我亲爸,他没招,他不能抛弃我,他的一切都必将为我所用。
对此我没什么好不敢承认的,好害羞的,好遮遮掩掩的,这是事实。
更多的事实是,从我开始读书起,我所读的内容都是他筛选过的,所以我诗歌启蒙是从韩东的《大雁塔》普希金的《至大海》开始,小说是莫泊桑和屠格涅夫的短篇集开始,他的方式是告诉我“这是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你现在看,我们半个小时之后谈!”
当然这个“仇”我还是要报的……

回到这个书《我的非常闺密》。
电视剧拍完了,就想着能有本出版物,正好现在流行电视剧文学读物,我又占了便宜。
这次是我独立完成的,从40万左右删改到十五、六万字,其中6、7成是重写了。因为总觉得出版物不应该像剧本,既然它被归在小说里,就应该有个小说的样子。

当然书稿出来,冉平先生还是给了我很大的——批评,说我有很多硬伤。为此我很苦恼。

怎么说呢,我觉得……不是……我希望……大家都看不出来我的硬伤,看出来也完全忽视……
即使伤的太严重,不能忽视,请你不要告诉我……
如果你真的觉得实在太难看了,非得说几句,那么拜托你,小声地、悄悄说……别让大家都知道……

谢谢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的简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