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电影《剃头匠》反思都市文明(四)

(2006-12-11 20:28:00)
分类:

三、格式化的文明(续)

最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态度、以至于对生活意义的寻求在个性化的呐喊声中最大限度的被同化,事实上,这种同化被普遍接受,为什么敬大爷独独为此而感到尴尬?

这个国家其实已经很多年没有创造过老人穿的衣服,何止衣服,连老人的生活方式都几乎消失了,他们似乎只是一群守着电视机前瞌睡的怪物。在这个国家,你要正常积极地生活,你就必须或轻或重的过一种年轻人的生活。衰老、没落、孤家寡人、老气、陈旧作为一种自然状态,在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青年主导的摧毁古老中国的革命后,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贬义词。……在普遍崇拜青春畏惧衰老的文化风气影响下,……真令人觉得“老”在这个国家简直就是耻辱。虽然在广大中国生活世界里,也有无数的老人就像古代的老人那样安静地呆着,守旧、但他们那种“没落”“静止”“陈旧”“一潭死水”“无用”的生活被文化视为不正常,主流文化不尊重人生的秋天状态,不为“秋天”提供安身之地。文化只崇拜朝气蓬勃的“春天”。在我们时代的“唯新”文化中,……老人们也许并不舒服,但他们无可奈何,这个国家的方向是“日日新”,没有人会尊重落日下的生活世界。[]

这大概能够解释敬大爷的尴尬。电影没有忽略在那些老墙上巨大的“拆”字,影片中敬大爷去纠正那个字,幽默地抗议了那种对陈旧和衰老的轻蔑。然而无论如何,那慢了5分钟的钟迟早要被拆掉,敬大爷的后事也必然整齐划一的发生然后结束。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愿望恐怕在不会被提起。

 

四、小结

如同影片的结尾,生活还在继续,那口钟在敬大爷的怀里等待被拆掉,敬大爷的生活也将被拆掉。我们还活着的人,一个一个脚步将慢下来,被更新鲜的人忽略,只有在这时,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温度、重量、气味,在这5分钟的时间里,清洗自己,给过去寻找意义;死亡的通道就在眼前,自己被一点一点的拆除。一个可笑的愚蠢的地方,是我们必须到达的地方。没有神的临在,我们自己承担自己的意义,在最后的5分钟里,开始准备,尽管不知道我的准备到底有没有用。死亡是一个巨大的意义空洞,在后工业时代,在这个年轻的都市文明之中,我们必须为自己寻找一个意义。没有神的指引,我们如何减少这荒谬感。在独特性和格式化的两端,人在尴尬的徘徊。所以只能淡定、从容,面对文明带给我的全部尴尬和荒谬。





[] 引自于坚《少年中国》,于坚的博客,新浪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