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益”?

(2014-12-15 20:19:34)
标签:

公益

善良

美的世界

忠告

时评

分类: 随笔杂文

“公益”?

 

http://s14/mw690/001kChqvgy6OpisuB3L4d&690
 

      从“360百科​”搜寻,得知“公益事业”的定义是:公益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它的实质应该说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

       在中国现实中,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事情被称为“公益事业”。一度时期,我因为对此并不了解,满以为做这种事业的人,一定是善良的,甚至是“大公无私”的。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到此类事,发现并非纯“公益”。因而联想到,现在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个好名头就行,你门檐挂了羊头,卖什么肉就你说了算的。也就是说,在不少人眼里,只要你说得比唱得好听,至于你心里怎么想,别人无法扒开你肚皮看你的心。于是,许多龌龊的事,见不得阳光的东西,便在一定范围,以美丽的光环,吸引着善良人的眼球,当然也吸纳着善良人的钞票。所以,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内质,当然这要花费时间和周折。因为现在的人是非常复杂的,说具有两面都太少,应该有十六面。事实上,我零八年去四川灾区采访并写了这方面长篇纪实后,就一直比较关注公益组织及其活动,但多让我失望。后来我知道,凡公益事业,名义上正如定义说的:是为了公众的利益,但背后看不见的是国家政策给予免税等优厚待遇。所以,一度时期以来,不少人在这方面打起了盘算。因为中国人的特点,是钻窟窿打洞,不如钻政策空。

       我有时候想,这种“公益事业”在中国还是少做为好,至少在现时期,道德水准普遍偏低,信息不够透明,法律欠缺公正,人们大多还以追逐物质利益为目的的时候,倒不如做好自己的事更真实。这是从实践上说。倘若从理论上说,在这种现状下,主流媒体或各种自媒体不妨直言不讳:人都是自私的,现实中没有人做事说话不考虑自己只考虑别人,纯粹的“公益”是不存在的。如此这般,倒可以避免善良人不被或少被欺骗,社会问题、经济纠纷就会少一些。

       前不久,我遇到一件事。为保证年底前回老家既能照顾老母亲又能解除后顾之忧保障读书写作,我欲将珍藏二十一年的沈醉先生真迹拍卖(见题图)。此时,有一位几年前曾与我多次联系并称我为“老爸”的公益节目主持人微信我。那时候因为他这种称呼我无法接受而与之逐渐疏远,我总觉得世界再奇妙,也不至于随便认人做老爸。如果我真是老眼昏花可能还真就被一通“老爸”喊晕了。那天他微信我说,他将于某日主持公益慈善拍卖,有很多人要这幅真迹。让我把真迹图片、个人照片等传给他,说,拍卖现场要连线我。还建议我把拍卖价标到二十八万。我心想:比我原定价高出四万没什么不好,一是这个数听着也吉利,二是反正多出部份都作为善款捐赠,三是他完全可以从拍卖多出部份获得报酬。

       但是我有点半信半疑:信的是,从有关渠道看,他的确组织了一些公益活动;疑的是,我刚把图片放微信朋友圈,怎么就可能“有很多人要这幅真迹”呢?不过,虽然半信半疑,我还是宁愿相信:人都是善良的!我告诉自己,尽管以前我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公益人士,多半给我“忽悠”的印象,甚至还有名为公益实为诈骗的事情。即便那被媒体炒得红遍中国的首善,其背后也有不被人知的肮脏。但是,我还是宁愿相信他这一回。于是,我在很繁忙的情况下,抽时间按他要求把各种资料照片传给他。接着他就跟我谈及曾经称呼我为“老爸”的事。我说:我记得。只是我怕自己承受不起。再说我也没那么老啊!他说:这样称呼能感觉到亲情。我听后觉得,他这种说法可能一般人会欣然接受。但是对于我这种交友谨慎的人,还是难以马上接受。我思忖了一时,坚持说:如果看得起我,就先称我“老师”好了,至于“老爸”慢慢再说。

       随后,他便提出让我加入他微信群。我想,也好,通过此可以了解这个公益组织的情况,同时也可以跟他有更多的接触沟通,加深感情。我甚至把这事跟老母亲说了,觉得就算年龄上我不认可,要真是认个老爸干儿子的也没什么,现在毕竟不是过去,要磕头、礼拜走什么程序的,不过一个称呼,只要人可靠。但是,当我要加入这个群时,却发现是一个必须付费注册的微信群。我脑子里猛地跳出一句忠告:在手机上不要轻易与陌生人发生经济关系,特别是涉及到账号注册。于是,我告诉他,过些日子我再注册吧。我不大熟悉这类操作。其实我心里已做好打算:等这次拍卖成功,拿出一笔钱,算做“老爸”一点心意,加微信群就更不成问题。知道吧,我是想通过此做一个测试。

       可是,待到拍卖日前两天,我微信询问他:拍卖活动的程序如何安排?因为我这些年也曾参与或组织过一些活动,知道如此大型活动一定会在之前有个活动流程。尤其他还要现场连线我呢!但是,从那以后,尽管他仍然在微信上不断发送一些有关慈善活动的消息,并不断推送让我加入付费微信群的邀请,却一直没回复我就这次拍卖活动的询问。一个月后,我终于微信他说:我一直等你的回复,但是没有。如此做事,我怎么相信你的承诺?又怎么相信你所谓的公益慈善?

       写到这儿,我希望不是因为自己偏狭而写了这些废话。如果你觉得这些是废话,尽管在评论里臭骂一顿,把平日里无法释怀的怨气发泄一通。但是,在当下这个残酷的、充满欺诈的现实面前,我们多一些警觉总是好的,因为我们都曾经被欺骗过。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所以,最后我想把一句话送给你:真坏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假好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