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经济评论 |
皮尔•卡丹与“魏布伦效应”
陈功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说,心灰意冷的皮尔·卡丹先生准备卖掉他所有的企业退休了。这位不懈的企业斗士,最终还是选择了退场来结束一切。皮尔·卡丹在中国是有很大影响力的,也许已经有很多人遗忘了,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餐厅,的的确确就是出自皮尔·卡丹之手。
皮尔·卡丹是意大利人,1945年只身闯荡巴黎。在3家巴黎最负盛名的时装店当了5年的学徒。1950年,创立了自已的公司并开始为剧院设计面具及戏服。1953年,推出了他第一套时装设计,首场时装展示会就轰动了巴黎。1954年,在巴黎市Saint Honore街118号开办了他的第一个时装店,取名“夏名”。1981年5月,又全权接管巴黎Royale街上著名的马克西姆餐厅,由此开始营造他的服装业和餐饮业帝国,并在1992年荣膺法兰西艺术学院院士。
不过,皮尔·卡丹可能从未听说过“魏布伦效应”,否则他决不会从60年代开始,让自己的高级时装价格走向大众化,以至到了80年代,皮尔·卡丹已经成为不入流的品牌了。
所谓“魏布伦效应”指的是一种社会现象,魏布伦在《论有闲阶级》一书中指出,明明有便宜得多、大同小异的物品可买,但有钱人偏要去买那几乎贵上十倍的东西。对有闲阶级而言,价格标签与地位的关系极为重要,“漂亮却不贵的东西就不能算是漂亮”!大量生产的工业品也许设计的非常优美,手工制品也许显得笨拙土气,但却数量稀少,价格昂贵。于是,人们总是保存那些手工制品,而很少保存工业制品,这就是“魏布伦效应”。
很不幸的是,时尚总是由有闲阶级创造和把持的,皮尔·卡丹走大众化路线之后,虽然可能在短期之内拥有更大的市场,但他在事实上已经偏离了时尚的轨道。因此,皮尔·卡丹最后的结局,实际并不出人意料。(2005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