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心赈灾捐款大地震国人王石逼捐杂谈 |
全民来“逼”捐是不是我们国人的悲哀?
网上列出了很多名人包括姚明、刘翔、刘德华许多体育界、文艺界演艺界明星的捐款名单。我不知道这些名单是那位有心人搜集的,其实我想说的是,很多名人捐款的数额不是你说的那样,有的在不同的场合捐了几次,而你只是公布一次的捐款额,进一步讲,人家捐多少碍着您那了,为什么要漫骂和采用及其恶毒的语言来对人家的人格进行攻击,人家的爱心是需要你来评判和亵渎的吗?扪心自问,那些整天泡在网上到处流窜的匿名网民们,你们对灾区都做了什么?
万科的王石本是个很有爱心很有正义感很有公众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老板,汶川大地震当天,对灾情并不完全了解时他代表万科向灾区捐赠200万元人民币。出于捐得乐意捐得自愿的奉献精神,外人没有任何理由对个人或企业的捐赠指指点点,即使捐出一分钱,也是爱心的体现。然而,中国人的丑陋习性在大地震后又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一位川籍老板也是地震当天决定向灾区捐款300万元,后来眼看着捐赠单位越来越多捐赠数额越来越大,网上对他也是一阵谩骂和攻击,他感到很受伤,困惑和烦恼之余,又不知道如何才好?许多老板们被骂得坐卧不安,迫不得已一而再地追加捐赠额度,连阿里巴巴的马云也从200万追加到2500万元,王石又是向网民道歉又是宣布安排上亿的资金帮助灾区重建,仍然得不到网民的认同,一场自发的爱心捐赠迅速演变成一场全民的逼捐运动。这种情况恐怕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有过,所有的捐赠单位和个人被一一暴晒在惨烈的阳光下,他们的爱心就这样被无情的烘烤着。这种假着爱国爱心的逼捐真是我们国民的悲哀。
我真的想告诉这些老板们和名流们,不要理会这些无知的喧泄漫骂,用自已的判断力和缜密的思考来决定是否需要追加。此时此刻如果追加,不是出于心甘情愿实际上是被逼的,这样的捐赠有什么意义呢?大地震后重建肯定需要钱,但重建的不仅仅是房子,更要重建灾区人民的心灵。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目前己经接收到国内外各项捐款300多亿,这个数目大大超过中国以往任何一次灾难救援行动。无论这些捐款来自何方?我们每个国人,包括那些网上喧泄的网民都应该存着一颗感恩的心,一分钱和一个亿,只是数字不同,但这种爱心是完全一样的。如果经历这么大的灾难,我们还不能学习感恩,数百亿的捐赠又算得了什么呢?有一天听一位朋友闲唠嗑,听到他在骂骂咧咧:TMD的美国佬真小气,才捐了那么一点钱?我听了后只能是报以一笑。我当时很想问问他:美国佬是你表叔还是你二大爷?他欠你什么吗?他凭什么要多给你捐款?美国政府的钱都是纳税人的,他就是总统也无权拿纳税人的钱去国外献爱心!除非他这个总统不想干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国人应该好好地学习感恩!其实,许多灾区的人经过这次大地震,真正懂得了感恩,特别是那些农民的灾区,他们的房子全倒了,家没有了,他们在田间地头搭建了临时居所,己经开始了灾后的自救和重建。当记者问他们有什么困难时,一般都说现在已经很好了,过去每天本来就不花什么钱,现在政府每人每天一斤米10元钱真的很好了,我相信: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恩会伴随他们一生。
捐款,是爱心自觉,不是道德要挟,是爱心的呼唤,不是道德勒索。无论是社会以及每一位公民的良心良知,还是社会责任的使然,以捐款捐物的形式表达爱心,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支援震区抗震救灾,就是爱心行动,就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体现。赈灾捐款,是同胞情、爱国情;是道义,是责任。
网友中有人对赈灾捐款金额多少的争议,甚至以捐款的多少来“倒推”其收入的大小。捐款金额有多少之别,但爱心无“大小”之分。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捐款的多少来评判爱心的大小,不同的收入群体,量力而行自发捐款,那怕是一分钱的捐款,也是一份爱心。我们不能从舆论上“要挟”或“施压”高收入群体必须捐出多少钱,也不宜用金钱天平来秤爱心。如果是迫于某些压力而捐款,其爱心就会折扣。如果到了再有灾难的时候,所有的老板、名人都因为怕挨骂不敢捐款的话,都统一捐一个数字的话,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还去“逼”谁?
重建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在灾难面前,我们的政府是重建的主要角色,民间社会的捐赠只是一种补充,或者说是临时的救急。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们的国家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完全有能力应对这场灾难。去年我国的财政收入高达五万多亿,今年一季度税收又多增了几千个亿,中央政府在财政预算在行政公费支出方面历年都是非常宽松。面对这场巨大的灾难,政府有必要稍稍收缩一点项目投资,控制一点公费吃喝、购车、盖楼、出国等方面的费用,完全可以每年节省几千个亿用于灾区重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