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休假二次到了峨眉山,2000年我曾去过,第一次去就切切实实的感动了,当时我们去万年寺,从山下爬上去大概要有3000米吧,我们这些平时养尊处优缺乏锻炼的人,爬一路休息一路浑身大汗淋淋,每人都喝了两瓶矿泉水,一路美景一路的汗滴,3000米走了将近一个半小时,都后悔没在山下租一个滑杆抬上来,可是就要到寺庙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一幕使我们这些人个个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在陡峭的山路上一群衣衫破旧身材瘦小的农民,他们个个身上都背负着100多斤瓦片(后来知道是山上的寺庙维修所用),个个步履沉重,沉重的瓦片使他们几乎是伏在地上行走,肩上的麻绳深深的勒在他们本就及其单薄的肉体上,看看他们的穿着,脚上是千疮百孔、补丁摞补丁早已看不出本色的胶底鞋,有的穿的就是自己织的草鞋,裤子短短的灰灰的也是打着大小不等的颜色不尽相同的补丁,上身穿的是在我印象中应该是60-70年代那个时期大家都穿的晴纶线衣,本色应该是红色或粉色,但现在几乎就是灰白色的了,肩上都打着厚厚的补丁,头发乱哄哄的,面带疲倦的菜色,没有表情木木的,我主动打招呼,他们给我们的只是一个咧咧嘴的表情,一句话也没有。等到了庙里以后,看到他们一个个的排着队在过秤,感到好奇,又怕人家不理我们,便主动给他们每人卖了一瓶矿泉水,总算搭上腔了,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过秤,他们告诉我说,他们背的瓦是按斤付钱的,背一次每人大概要150斤左右,往返6公里多点,但他们告诉我这一趟挣多少钱的时候,真的,当时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一斤一分钱,也就是说他们背负着150斤瓦片上山爬行3公里再走回去,一趟来回大概要两个半小时,每人只得1.5元钱,体力差的也就是一块钱,我们同行的朋友都吃惊了,这也太少了 啊!那些农民却很满足的告诉我们,寺庙里中午免费管一顿午餐,一天背三趟平均可以挣四块钱,已经很不错了。中午多吃点晚上回家就喝点稀的就行了。
正好也到了午餐的时间,我好奇的跟着他们到了吃饭的后院,哪里已经有十几个人围在那吃了,每人端着一个大海碗,盛着满满的糙米做的饭,米饭的颜色不是我们平常吃的白色的,而是发黄而且还带着红褐色,没有菜只有一大盆清汤,汤中隐约飘着一丝的油花,里面的飘着几片菜叶,叫不出名来看着像树叶,农民兄弟没有一个说话的,都在闷头吃饭,听到的就是稀里呼噜的扒饭声,我在那看了一会,无言的走开了,不愿去打扰人家的平淡生活。我到山上的旅游商亭和在那给游客照相的老板那,换了许多的2元5元10元的零钱,在寺庙下山的路口等那些农民兄弟,过来一个我就给他塞点零钞,他们没推脱但脸还是红红的木木的,喃喃的低声致谢,搞得我自己倒不好意思了,其实我当时想了,与其在庙中给那些泥胎花钱烧香,真的不如把钱给这些让我心灵震撼的农民兄弟,我也知道这其实就是杯水车薪,对他们的生活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但不由自主我还是要这样做,这样也许我心里会感觉舒服一些。
事情过去5年了,去年秋天我又二次重登峨眉山,山还是那样只是游人比以前多了许多,乱哄哄的到处都是人 与其说去看景不如是说是看景中的人了,少了自由自在的悠闲雅致,很是失望,但看到的那些负重的农民兄弟却还是那样,乞讨的人却一点也没见少,随意的拍了几张照片,贴出来给朋友们看看。
看看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还会有那么多的不满足吗?
比比他们的生活,我们一点点的不如意还值得一提吗?
真的一想起那些农民兄弟,想起他们毫无表情的脸,那被沉重的生活压的要凝固的身躯,我的心还是会一阵阵刺痛。天下最苦的就是农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