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况且”绿皮火车
(2022-04-19 13:47:18)| 分类: 风的回响 |
“一辆火车经过,况且况且况且……”
这是一个用“况且”造句的笑话,但的确如此,老式绿皮火车,仍然还有古老的火车“况且况且”的节奏,现在跟还没上学的小儿讲到火车,就“况且况且况且,呜——呜——”地描述。
我最早见到火车,是近30年前五六岁的时候,在北京路铁路桥上,母亲停下大金鹿自行车,带我伏在栏杆上,看桥下的火车拉着汽笛声,“况且况且”地经过。
十几年后,我到南方读大学,终于在青岛坐上了火车。虽然是T字头的红皮火车,除了跑得快、封闭有空调,其他几乎跟绿皮火车没有两样。20多个小时,度过一个长夜,“况且况且”到达炎热的广州,终于实现了“远走高飞”的梦想。
2007年,第一个暑假,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野心”,又一次“放飞”了自己,抢到了一张便宜的去往成都的L字头绿皮火车。这是一辆高峰期增加的临时旅客列车,一路七湾八拐,让道、停站走走停停,30多个小时、将近两天两夜才到达成都。这是有生以来乘坐火车时间最长的一次,临时车内卫生差,没有空调,开着窗,外面铁路上扬起尘土煤灰和着热风扑面而来,真是风尘仆仆,与身上的汗水黏糊在一起,达到成都时,白色T恤已经成了半灰黑色。从成都中转郑州返回日照,乘坐K字头的绿皮火车。穿越秦岭,看到了以前教科书上的秦岭隧道。火车在忽明忽暗间穿梭,“况且况且”,曲折蜿蜒。冲出崇山峻岭进入关中平原,豁然开朗,看到了期盼已久的西安城墙,又望见了连绵的骊山、高耸的华山,穿过潼关、函谷关进入中原大地,在郑州换乘,一夜昏睡清晨回到日照。7000多里路,虽然辛苦,心里却是快乐的,一路上穿山越岭,阅览祖国大好河山,狠狠地满足了心中的期待。
又一个个暑假,我乘坐K字头绿皮车,从广州到武昌,从汉口到连云港,从武昌到济南,从西安到日照……回乡路上,我不放弃每一次出游的机会,坐着绿皮火车,“况且况且”地去往一个个城市,把身体运往心向往的地方,完成一个个小梦想。
最后一次乘坐绿皮火车,是5年前去北京出差的返程,踏上凌晨的火车,安静的夜里,火车“况且况且”地穿越苍茫的原野,6个多钟头的跋涉,甩掉一个个灯火阑珊的城市,返回沐浴在日出初光里的日照。没有抢到硬卧,一夜的硬座,载着一身的疲惫。有便利的飞机不坐,在火车上捱过漫漫长夜,却也是情怀所致。
这5年里,绿皮火车正在离我们远去,而远方却离我们越来越近。青连铁路开通了,经过日照西站跑起了D字头和谐号动车,给了人们更快捷的出行选择,接送绿皮火车的日照站逐渐冷寂。日兰高铁开通了,经过日照西站跑起了G字头复兴号高铁,承载着绿皮火车记忆的日照站改造开始启动。
如今,在这个油菜花开的季节,我满怀期待,乘坐高铁,再去一次成都,穿越时空一样地钻出秦岭隧道,穿过汉中盆地美丽的油菜花海……
我也满怀期待,在家乡,能够留住记忆里的“况且况且”声,与绿皮火车有岁月的相伴。看着一些城市开往春天的老火车穿行在田野、山岭盎然的花海、绿浪里,我期待在这个小城的未来,有这样的一副景象:
游客从郑州乘坐高铁出发,短短3个多小时便到达向往的海滨城市日照,高铁停靠在现代化的“大贝壳”高车站,游客们无需出站,便可换乘“初光号”“旅游专列”——那是退出日照铁路客运历史舞台的绿皮火车改造成的旅游专列,一个庞大的“老物件”,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空间。游客踏进绿皮火车,就走进了日照的文化长廊,漫步车厢,穿行在日照五千多年历史中,漫步在山海之间,嗅探茶香陶韵海味。“况且况且况且,呜——呜——”绿皮火车慢慢悠悠荡在海边小城的时光里,窗外清爽的海风扑面而来,人们循着腥咸的空气望向窗外,中央活力区现代化的摩天高楼鳞次栉比。人们可以在万平口站下车,穿过豪华气派的喜来登大酒店和水波盈盈的潟湖,漫步城市客厅万平口;人们可以在灯塔站下车,穿过绿荫走廊,去灯塔下看黄海滩头千年浪;最后人们到达海龙湾终点站,感受生态日照海滨新颜,眺望东方巨港……
心绪有时候不必在远方,家乡就有风景,诗意就在身旁。
铁路不断提速,城市飞速发展,远去的记忆需要慢下来,人们忙碌的心需要慢下来。30多年来,兖石铁路经过日照站后通往日照港码头的最后10里,拉出了蓬勃成长的日照。期待这最后10里铁路,能够留住我们回忆里与绿皮火车相伴的美好岁月,留住日照发展的宝贵城市记忆,留下游人们更美的诗和远方……
2022.4.1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