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怪要学习的 |
孙虹钢:比如说很多的学生都追逐热门的行业,追逐大企业,追逐热点地区,导致局部的地区,部分的企业特别火。4200人争一个监狱的管理,狱警这样的一个职位就有几千人去争,怎么可能就业容易呢?
奕丞: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哪里要人,要什么样的人?包括岗位的到底什么样的需求,这个是大家所不了解的。
◆为什么一些企业不太愿意招大学生呢?企业该想想:
孙虹钢:我觉得这些企业是管理水平的问题,你招一个像前台、文员、初级销售这样的岗位,大学生物美价廉,完全可以胜任。不一定要招有工作经验的,招这样的话,工资还要很高。
奕丞:绝大多数的行业都在进行更型换代。比如说银行,一方面大部分的裁员,一方面的大量的招人。
◆要你的形象去帮助你实现某种目的
网友:现在招聘就像老鸨挑人,相貌胜过一切。
孙虹钢:人家要你是什么?可能是要你的形象去帮助他实现某种目的。比如说销售,也许比如说包括客户服务,给人的一个愉悦感觉。
◆大学生要不要做职业规划,要做什么样的职业规划?
孙虹钢:有的学生想得好,一年我成为主力主管,三年经理,十年CEO。这些人可能给自己的压力太大,最后导致崩溃。我们见到很多的博士采取一些从二层楼跳下去,可能跟这些的压力有关系。
奕丞:实际上职业规划它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一件事情,它是一个理念,贯穿了整个人的终生事业的整个过程。
孙虹钢:我们举奕丞老师为例,他当年是清华大学学环境工程的,纯理工科。按说专业对口出来干什么呢?去什么环保局,当然也可以做城管(笑)。
◆用人单位觉得我为什么要培养他?企业跟员工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
孙虹钢:当初你用他,你是有一个岗位,当时你就可以用得上他的能力,人家帮你贡献价值了,随着他的能力的提升,当然有你培养的关系,也有人家学习的关系。人家的能力提升了以后,他市场上的价值也提高了,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对待这些人,你应该按照市场价格付给他市场的价格。
奕丞:从雇主和雇员关系这一块来讲,应该务实一个关系。在我们的心目当中,我们认为是商业关系是最健康的关系,不是师徒关系,不是恩人和受恩者的关系。
◆为什么要学校给你做规划呢?为什么还要等别人给你安排呢?
孙虹钢:大学就是一个社会,你现在应该已经是一个成熟、自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对自己有规划、有经营的社会人和职业人。他们的意识还没有完全的转过来,你要从毕业的时候再去转换,再去跳,那个转换是很难的。
奕丞:实际上对职业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头一段时间,胡润的百富榜张茵,她做的行业用媒体话来讲是,废纸的回收,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个很多人不屑一顾的行业。我觉得卖肉也罢,王永庆卖米也罢,都是迎合客户的需求。
◆名企未必能够让你成功
网友:大公司从来不培养创业人才,他相当于一个机器,而员工就是一颗螺丝钉。因为这类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已制定得非常完善,尽管他们会提供各种出国或者培训机会,但最后它只会将你培养成他们所需要的人。从长远来看,大公司的工作机会是不是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既然这种说法也存在,为什么大学生还是趋之若鹜?
孙虹钢:我们见过一些从大公司做了很多年出来创业的基本上都没有太成功的。
奕丞:如果我说我是宝洁公司的,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可是我要是说我是扫地公司的,似乎可能就要跟人家讲讲,什么是扫地公司。所以在他开展工作的时候,企业的品牌,提供的资源支撑都能够让他专心致志的去干螺丝钉的工作。
◆转型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所以感情要粗糙
奕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今天你面临转型的时候,这个转型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顺利转型一定是他把这个过程拉长了,转型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在这个痛苦的过程当中,感情要粗糙一点,不要太关注于这个过程,我累、苦、委屈怎么样,而是说我今天要的东西我得到了没有。换句话说感情要粗糙一点,更结果导向一些。这是我告诉今天大学生们的我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