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7月刊,王中磊登上了《大都市METROPOLIS》男士版封面。
采访文章如下:
12年的商业洗礼,王中磊和自己的兄长一起,将“华谊兄弟”这个招牌越擦越亮,兄弟俩分别降生于1960年和1970年,尽管年龄相差十年,但是并不影响王中磊利用自己的商业天赋极大地辅助了王中军的影视扩张之路,他们两兄弟正在搭建一个包括影视音乐经纪在内的庞大娱乐王国。在他们兄弟俩的成功模式中,年长的哥哥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而弟弟则兢兢业业地担负起执行者的重任。
执行者意味着繁杂的日常事务,王中磊却从来不抱怨什么。在他眼中,“明了”是一名优秀的执行者的基本法则:明了产业内部的变化,明了市场重心的转移,明了内部制度的利弊,明了行业规则的健全……由明了情况,进而找到症结,最后加以解决。王中磊将自己琐碎的工作归纳成如此简明扼要的一句话,也许,这就是他和王中军兄弟俩带领“华谊兄弟”蒸蒸日上的秘诀所在吧。
明白改变才能明白机遇
华谊兄弟自打创立以来,走过了12个年头,王中磊对经营公司12年的感觉是“不算特别复杂”,尽管华谊兄弟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在这12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拍影视剧从“文化事业”变成了“影视剧产业”或者“娱乐产业”;电影演员从“电影工作者”变成了“明星”或者是“艺人”;中国的电影产业从原来的完全国家投资到2007年85%的电影由企业或社会资金投入;曾经一部电视剧可以引得万人空巷——因为一年也就这一两部电视剧,到现在每年出品18000集电视剧;过去的电影院里挂着十几位电影明星的黑白海报,现在因为明星太多,所以压根没法挂……
王中磊说自己是乐观其变,因为他很明白“有变化才有机遇”。他带领“华谊兄弟”迅速适应了体制的急剧转变,并且参与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商业体系。其次当这个产业真正进入商业体系以后,又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
产业格局的改变考验着王中磊的抓住机遇的能力,“你有没有管理的能力,有没有赢利的方法,如何使用资金的杠杆,消化资金的成本,如何使资金进行良好的循环……你只有明白变化才能明白机遇。”
明确制度是成功的一半
华谊兄弟自打成立的那天起,似乎就形成了大王总主外,小王总主内的格局。在很多人看来,似乎王中军做一个甩手掌柜,把繁琐到日常事务、人事、财务报表……一股脑儿地丢给了任劳任怨的王中磊。长年累月处理这些琐碎的工作,王中磊难道就没有感到厌烦过吗?他是不是一开始只是抱着“作为弟弟,受兄长的压榨是应该的”的想法,进而习惯成自然了呢?
“被压榨的感觉挺强烈的,但是幸福感也挺强烈的。这也和每个人的职业习惯有关。”王中磊面对是否受到“压榨”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发自内心的大笑。在公司的运营中,让王中磊感到自得的一件事是建立了完全与国际接轨的财务制度,华谊兄弟的财务部门,可能整个公司架构里规模最为庞大的。财务部门专业高效的运转,使得王中磊可以得到至少提前一个季度的资金运行情况预测。而同时送到他手上的,还有一本多达上百页的详尽财务报告。“你让中军踏踏实实的去翻那一百页的报告是很难的一件事,他最多看前面三、四页。甚至我们最早的时候,那种一张A4纸打印的——字号还放挺大的——粗糙简单的财务报告他都只看三个数字。”然而王中磊却能够从看财表中找到乐趣,他说他喜欢商务旅行,飞机上时间挺长,却没什么人来打搅,他就把财表调出来仔细阅读,从中寻找着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王中磊花了五年的时间,以损失了几千万甚至上亿资金为代价,理顺了华谊兄弟的财务制度和运营模式,这无疑是他的得意之笔。然而在他看来,即使是在他执掌华谊运营工作十二个年头以后,他依然能够从自己的兄长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
“在公司转向正规化国际化运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中军。从私募阶段开始,私募进来的都是优质的资产,包括成功的企业家、富有经验的投资人或者是风险基金,他们都对你的企业有要求,如果你的公司达不到他们的标准,他们不会把资金投入给你。也许你的公司很赚钱,但他们不会投一分钱。牺牲这些利益和忍受阵痛,都是你这个发起者所需要做的。所以这个决心必须我们两个人一起下。”而王中军担任决策者,王中磊担任执行者的公司内部运作模式已经良好运行了十二年,“现在已经‘打倒’不了王中军了。”王中磊大笑着说。
最自豪的事是制定规则
王中磊觉得自己到目前为止干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是让“华谊兄弟”这四个字拥有了价值。“华谊从一家广告公司起步,逐步涉足到音乐、经纪、制作、发行等诸多领域。规模扩大了,利润增加了,这都没什么大不了的,水到渠成的事情。最让我感到骄傲的,是华谊兄弟在业界的影响力,很多地方,我们不再仅仅是规则的遵守者,而是更进一步成为规则的指定者。”
在“华谊兄弟”之前,没有人知道电影开映前的贴片广告该怎么卖,该怎么放。是“华谊兄弟”走出的第一步。现在“电影放映前贴片广告不超过8条”、“贴片广告时间不得超过影片预定放映时间”这些业内并无明文规定却大家都遵守的条款,都是“华谊兄弟”最先提出的。而现在很多影片的招商模板也都是出自“华谊兄弟”之手。8年的时间,令“华谊兄弟”在国内电影市场的份额占到了15%以上,而在王中军王中磊兄弟看来,就如同美国的时代华纳和迪斯尼一样,同样由两兄弟创建的“华谊兄弟”在保持品牌的同时,也必将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现在,他又多出了新的得意手笔:成为了其他两个行业的规则的制定者——电视剧行业和经纪人行业的。“所谓的制定者,不是说我强制性的去推行什么,而是因为我这样做,其他人看到,感到我的做法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够被复制的,能够推进公司前进的一种做法。”
我理想的状态是运筹至上
王中磊没有把自己视做全知全能的“神”,他说他也会累,也会迷茫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前进的方向。单纯从物质的角度来说,王中磊的生活状态用“功成名就”来形容并不过分,看着自己不断变多的银行存款,自己住的大房子,房子对面的马场以及自己开的车……王中磊说现在的自己在物质上的沸点比较低了,“但生活给我的幸福感还有很多”。过去的采访中,王中磊并不太愿意多谈自己的家庭和婚姻,这一回总算是多说了两句。“婚姻和家庭的经营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真诚以保护自己的家庭和睦。其实我的婚龄比我在华谊兄弟的‘工龄’还要长,这需要很多的责任感,也需要对方的配合,家庭一定不会是单数,肯定是复数,两个人需要互相的理解和适应。”
王中磊说自己最理想的状态是运筹至上,不过并非是一定要掌控和把握住自己所做的一切,那样的生活太累——他希望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有多一些宣泄的口子,给自己更多的自在和自由。
“自己成功的目的地就是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在做公司更多的是责任感,跟物质和收入都没有关系。偶尔会给自己预设一个‘退休’的时间,但其实我知道如果自己现在彻底闲下来,会变成一个废人。最想聊的是和我这个行业没有关系的人,给自己寻找一个宣泄口。不打高尔夫,只打篮球,队伍的组成很有意思,自然形成的队伍。有中学的老师,餐厅的老板,汽车4S店的员工……大家就是一起打场球,打完去吃个饭,然后就散了,挺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