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间再无水墨仙画:悼马克宣老师】
收到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执行院长李剑平兄发来的噩耗,告知马老师因病去世了。
马克宣老师因病于2015年4月6日5点15分在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455医院逝世,享年76岁。马师去世前,一直担任北京大学微电子软件学院教授。
我是进入动漫界才有幸结识马老师的,最早是在一个动漫论坛上,他是演讲嘉宾,我是听众。
后来,他来南方,参加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作品大赛,我是大赛执委会秘书长与评委会秘书长,于是我们关系更加熟络。
有一年,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国际大学生动画大赛,马老师、路盛章老师是评委,我刚好上京公干,便去中传媒探他们,到了大楼地下室,暗暗的,他们正在认真观看评审,我没吱声,静静坐在后排认真学习。
临近中午,灯亮了,他们站起来,一回头:“呀,小钟,你们来了不吭声,他们只是告诉我们,有一个媒体老总要来见我们,没有说清楚是谁,我们忙着哩,所有就没有去外面接待,早知道是你,我们一定去学校门口亲自接你!今天午饭我们请”,面对着两位银发满鬓的长辈与尊师,霎时,一股暖流冲入我心窝。多年过去了,每次见面,我都说声感谢。
进入动漫界后,我与马老师见面还真不多,加起来总共不到十次。但是,每次见面,他都关心我的状况,支持我的一些当时比较另类的、还没法入主流的“动漫市场策划营销传播观点与方法”。
有一年,在广州,我给他汇报了《喜羊羊》电影策划营销的来龙去脉,他认真听完后表态“我支持你,中国动漫要发展,创意极为重要,但是懂得策划、传播的人才很少。有什么事,你尽管找我,我也要多听听你的想法、你的案例。”
马老师非常低调,今年三月“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评选期间,我与贡姐(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干部贡建英)私下聊天,讲到中国有几位动画大师,没有手机,没有微信,只有家里电话,其中便有马老师、戴铁郎老师(黑猫警长)。
2008年,我们《中国动漫周刊》开辟了一个改革三十年系列专题《中国动漫三十年风云录》,采访了全国动漫界60多位专家、学者与大师,其中就有马克宣老师,他的多部作品以无可争辩的成就,高票入选三十年15部经典,包括《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三个和尚》《天书奇谭》,为了核实史料,我致电马老师家,无人接,遂晚上再电,马老师非常认真地逐一回答了我的疑问。事后他告诉我,如再有问题,可明天下午黄昏前他下课后再电他。
马老师对《中国动漫周刊》很感兴趣,每次见到我,总要感谢一声:路明呀,谢谢你的周刊呀,让我知道了动漫界许多事情。
马老师待人真诚,举止优雅,满肚子学问,善待后辈,尤其善待我这种动漫界资历浅、对动漫艺术仅知皮毛的“动漫小字辈”,令我感动不已。
马老师是中国动画艺术黄金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是中国动画美学、尤其水墨画风的共同缔造者。前几年学者李保存曽惠赠他专著给我,在这本沉甸甸的著作《中国动画电影大师》中,共收录了三十二位现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动画电影工作者,其中一章标题是《在质朴中含幽默,在稚拙中见灵巧--动画艺术的传承者马克宣》。
几年前,我曾策划一个新闻深度专题《动漫艺术家大多长寿》,后来一直不敢轻易刊发,名单上便有严定宪、特伟、常光希、戴铁郎、钱家骏、张松林、廖冰兄、华君武、张乐平、林文肖、段孝萱等动漫画大家。
马老师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职画师、导演的时间,正是美影厂作品产量最丰富、成绩最辉煌的时代。《山水情》是中国动画美学的奇葩,水墨动画史上无人能再超越的典范,没有任何对白,中国人独有的隐喻与山水画美学运用杰出到极致,意境之高、深、雅,在中国动画史、世界动画史是堪称前无古人后来无者。
清明年年有,青山依旧在,叹息不复见大师影。 “我对动画是很敬畏的,40多年了还是很敬畏。做不好、不能承受的东西宁可不做,做些马马虎虎的东西更觉得对不起它,是一种亵渎…”
,马老师,晚辈路明诚祝您天堂静心续写《山水情》般天人合一的水墨仙画。
------------------------------------------------------------
日暮里/ 张天晓/ 华天下:东京国际动漫节影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2bed00100n1vk.html
中国动漫三十年风云录(6):山水情/麦兜故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2bed00100b4p1.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