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飞航母的电影在中国举足轻重】
今天,《铠甲勇士之雅塔莱斯》全国上映。在国庆档上映的八九部动漫电影中(其中苏州《火狐狸》已临阵撤军),《铠甲》是最具动漫产业文化色彩的非动画的动漫片。这种讲法,或者说这片子的定义,还真是拗口。但实际上,这正是奥飞动漫航母的丰富内涵特色。
目前中国动画电影,基本上是先从上游(故事原创)开始,然后制作,再推出放映市场,然后影响带动衍生产品销售,走的是作品>产品>商品=利益回收的商业模式。
而奥飞,却是反向的,先做玩具、模型,然后介入动漫,借助动漫翅膀腾飞,令玩具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顶级、顶尖优秀动漫航母,转得漂亮,升得理想。
在美国,动画电影的票房收益,占项目整体收益的三分之一不到,更大收益来自衍生产品授权、售卖,以及电视、网络、各种商业场合的播放及录像带的租售。
而在日本,还不止上述收益。我留意中国内地这么多年所有出版过的与动漫文化产业市场有关的学术报告、市场研究专著,貌似都没有深入研究清楚,日本动漫最大的收益并非来自动漫影视与图书,也不仅仅是玩具。
我多年追踪观察日本动漫产业链,并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朋友交流,发现:玩具、品牌授权收益是电影、电视、漫画书刊的收入总和,而有一项收益,竟然比上述所有加起来还多,日本人称这一块为“博弈”,什么意思呢?啧啧,即是游艺机城(弹珠机厅、游戏机厅)及掌上机的动漫授权商业收入。
说来也有趣,我从当文化娱乐记者开始,一直是超级机友,打遍内地各城,以及东京、大阪、北海道、台北、高雄、港澳,在新宿我打《北斗七雄》(日漫著名经典漫画、动画)街机,打爆机,捧走百多个扭疍!
这一块的收入,才是日漫帝国大厦最粗、最大、最硬悍的擎天柱!而这支柱的底座,必须依靠动画、漫画才稳牢。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缺“博弈”一柱,最大的柱,便是玩具,奥飞的优势,并且一直领跑全国,正是手握此利器。
两个月前,奥飞在广州某六星级酒店举行集团上半年高管大会,一哥蔡东青表示要扩大集团的各种业务,强调大娱乐化,成立电影公司开发更多动漫电影、成年人电影…
细数一下,今年奥飞已推出四部动漫电影:一,喜羊羊6。二,巴啦啦小魔仙2。三,开心超人2。四,铠甲勇士2。年产居然四部,环顾全国,有哪家公司有这个产量?即便亚洲,除了日本东映,还能找出另外一家么?
四片合共票房近1•5亿元,即是说奥飞一家公司的产能占全国的六分一产量、五分一票房。
能够进入中国福布斯富豪榜的动漫人、玩具人,全中国只有一个人—蔡东青!。
在共和国65周年大庆之际,在《铠甲勇士之雅塔莱斯》盛大公映之日,作为蔡氏兄弟的好朋友,作为合作伙伴,作为广东省动漫协会执行会长的我,向中国动漫航母、中国动漫第一股、广东省动漫协会第一副会长单位奥飞集团,表示深深的敬意与节日问候。
诚祝奥飞继续高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