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雪怀:才子,才神,美男子
标签:
娱乐 |
向雪怀:才子,才神,美男子
二十多年前,在香港尖东漆咸道一间日本餐厅(现在已消失了),向雪怀请我吃日本菜。那一晚聊了什么,全忘了,但我们的友谊却从八十年代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采访、接触过的香港填词人、监制及作曲家中,各人相貌形态各异,长得古灵精怪,言行举止各具风范,如沾叔(黄沾)笑声朗朗如黄药师,另一位沾叔词力千钧(如《大地思情》),我在他家备受礼遇,他的脑袋到底是什么细胞构成的呢?我盯着他的脑门不断思考。
这么多词人、监制中,身材与长相出类拔萃的,似乎只有向雪情,举手投足,“玉树临风”这个成语似乎是天生为他量身订造的,至于“风流倜傥”嘛,也与他灵魂附身融为一体。
他是全香港全中国所有幕后音乐工作者中帅、型、绅士风度三者完美合一的流行音乐词人与监制。
广州话有句谚语,叫“好眉好貌生沙虱”,意指帅哥型男光有外表,木有才华、能力、智商超低。
然而,这句话若套在向雪怀身上,完全九不搭八哦。文才、词才独步台港澳,左手用“陈剑和”监制的唱片,右手用“向雪怀”挥词,监制的唱片歌手家传户晓,刘德华、郑秀文、许冠杰、张学友、徐小凤、邓丽君、邝美云、草蜢、李克勤、黎明……所写的词则是红遍大中华地区,谭咏麟、张国荣的背后,总有这个美男子的身影,《一生中最爱》《哪有一天不想你》《一生不变》《午夜丽人》《迟来的春天》《听不到的说话》《月半小夜曲》《对不起我爱你》《朋友》《讲不出再见》《痴心的我》《雨丝﹒情愁》《我和秋天有个约会》……靠,全写出来估计抄到明年圣诞节才行。
百度搜索上“向雪怀”一词条有误,说他从事“音乐行业超过二十年”?啧啧,我认识他都超过二十五年啦。当时他已蜚声乐坛,我呢?则是一个混迹香港娱乐界的小记者,也是大陆当时唯一一个常常穿梭于弥敦道嘉利大厦(宝丽金唱片公司旧址,后被人烧毁)、柯士甸道(华纳唱片)、九龙塘(EMI唱片)、漆咸道(飞图唱片)、广播道五台山(电视、电台全部集中区)的媒体“古惑仔”。
当时宝丽金五大皇牌监制,我全都采访了,也因此较为深入地了解了香港流行音乐工作化发展的过程、结构与脉落,后来我策划包装毛宁、林依轮、中国力量,很多宝贵经验来自他的言传身教。
在转战动漫之前,我在娱乐界的最后一战,是策划组织首届全国华语网络音乐大赛,请了向雪怀、刘志文担任评判团主席,还请他帮忙将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作国外推广,令歌曲冲上i Tunes排行榜前二十位。
我拿笔三十年,写了上千万文字,但面对才高八斗的向老师,我自叹此笔远非那笔,只有两字:敬佩。
我唯一一件令他另眼看待的事,是八十年代末,我求他带我去CASH协会(香港作曲作词家协会)总部(当时在尖沙咀南洋中心)采访,他问我干吗?
当时全中国内地根本没有任何版权保护、著作权维护意识,我由此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专门采访CASH协会负责人(晕,忘记他大名了)的媒体工作者,印象中我对向老师说:你们维权用了十年时间,大陆也许更久,但总要有人来做,总会有觉醒的一天,我要把你们的经验传输回内地。记得向老师感到惊讶,继而表扬:叻仔(意为醒目仔)。印象中,认识他多年,才赞过我一次。
几年后,在广州太平羊影音公司总部十楼录音棚外会客厅,刘志文、陈小奇、朱德华、毕晓世、兰斋、张全复、李汉颖、杨湘粤、陈珞、许建强、捞仔、李海鹰等聚集一室,商量提价的事情,当时一首歌十五元,一首词十六元,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元之说,大家吵吵嚷嚷之下,终于达成提价(创作酬劳)的共识,那一次会议,应该是中国流行乐坛首次出现创作人集体“造反”的事件,当时我提了不少意见,基本上全是CASH“抄”回来的宝贵经验。
向雪怀纵横乐坛,成就蜚然,玩到没什么可玩了,居然想出这么一个创意——主演音乐舞台剧栋笃笑,《才神到》,哈哈,不是“财神”,是“才神”,光听这个剧名,已有火花啦。
承蒙他邀请,今晚我会到黄花岗剧院观摩学习。不知道他为啥选这个剧院?“黄花岗”这个名字很容易让联想到“七十二烈士”。华为老总任非农有句名言:(在中国搞改革)向前一步是先驱,向前三步是先烈。向老师敢为中国词人之先,整弄这么一台“才神到”,成功了,便是中国流行文化的一种探索,失败了呢?七十三烈士?应该不会吧!哈哈!
谢谢向老师在我生日这天请我去观摩学习,很有纪念意义的一个日子、一场演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