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姐》票房较《那些年》大卖更让人温暖

(2012-03-17 22:34:19)
标签:

叶德娴

刘德华

动漫周刊

钟路明

许鞍华

王晶

桃姐

于冬

icac

张国荣

红歌

《桃姐》票房较《那些年》大卖更让人温暖

 

 

               《桃姐》票房较《那些年》大卖更让人温暖

 

几个月来,我一直揣猜于冬应该怎样发行《桃姐》。

《桃姐》注定是中国新世纪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作、诚意作、经典作、珍稀之作。

许鞍华与王晶是影坛上的太极图,泾渭分明,互为瑜亮。

但“傻”到会拍《桃姐》,只因她叫许鞍华。

香港不但胜在有ICAC,还有许鞍华。

叶德娴、刘德华、许鞍华只能完成作品,要成为产品甚至商品,非得贵人相助。

于冬是及时雨。

最终,《桃姐》从作品——产品——商品的完成,便有香港1300万港币票房(首周),大陆5000万人民币,台湾2000多万台币的票房佳绩。

如果没有于冬,这部片收1000万人民币,也没把握。

我在湾仔原来旧政府大楼,一直步行到维多利亚公园,大半个小时的路程,发现沿路不少《桃姐》灯箱电影海报。

这一天,正是首映日。

晚上,我在湾仔区、铜锣湾区、尖咀区几个旺区的电影院观察,发现影片上座率OK

一部不合时宜、不时尚、无暴力、色情、阴谋等任何商业元素的电影,能够跑出来,其意义超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香港胜在有许鞍华、刘德华、叶德娴。

内地幸亏有于冬。

我原想发短信于冬:首映日票房如何?

后来,我压了念头:还是静待静观吧。

成绩曝光时,我心胸淌过一股热流。

于冬,好样的。


《桃姐》票房较《那些年》大卖更让人温暖

《桃姐》票房较《那些年》大卖更让人温暖

《桃姐》票房较《那些年》大卖更让人温暖

《桃姐》票房较《那些年》大卖更让人温暖

《桃姐》票房较《那些年》大卖更让人温暖

《桃姐》票房较《那些年》大卖更让人温暖

 

铜锣湾的《红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2bed00102e48g.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