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

(2006-12-23 15:39:27)

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中山古镇建筑,有三大美景:吊脚楼,过街楼与庄园古堡。

    中山地处川、渝、黔三省交界处,位于重庆江津市南部山区笋溪河畔。

    中山古镇逾千年历史,以前是一个超级大镇,是商业贸易中心与超级码头,最盛时竟可同时停泊二百条大船上货卸货。

但是,昔日的繁华与风光,早已被历史长河湮没了。

中山,如今只遗留下一条古老长街。

老街,昔日长达三千米,商铺四百多间,如今萎缩街长1.5公里,保留了三百多间古镇。

老街沿笋溪河西岸而建,以青石板铺设,南北走向,东西两排,如苍龙卧波蜿蜒顺流而下。

临河一边,全是吊脚楼,鳞次栉比,一楼紧接一楼,一间紧挨一间,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吊脚楼,是古时巴人特有的“蛮屋式建筑”风格。

巴人历史载:临溪而立,沿崖而生,哪里最神秘,哪里就有吊脚楼。

街对面(吊脚楼另一侧),是穿斗式与抬梁式的混合建筑,大多是翘角飞檐,雕梁画栋,一派古色古香,恰与吊脚楼与混合建筑中间,是“过街楼”。

这是一种“骑廊式”的建筑风格,即在3~ 5宽的街面上空,用木架将两边屋檐或高或低地连成一片,成为浑然一体的连体建筑。

我从街头走到街尾,大部份时间见不到头顶阳光,也不愁脑门沾水。街有多长,楼就有多长。

当地人称这做:“晴不漏光,雨不湿鞋的风雨过街楼”。

当地人说:最热的夏天,坐在过街楼下(街道上),一点也不热,山风穿街过,凉爽透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设计与建筑呢?

原来,古镇古街以前是商业街,很发达,客似云来,当地商家为免买家风吹日晒雨淋,便建起了过街楼。

今天,繁华褪逝,而古楼尚存。

历史,就这样造就了中山古镇长街建筑的一大特色。

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 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美哉,吊脚楼与过街楼——中山古镇(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