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黑社会》续集《以和为贵》正式公映。
我认识的香港电影工作者、影评人、文化人与历史学者,无一不表示怀有强烈的先睹为快欲。
教育界、道德界,亦然。
我的警方朋友,一位高级警司私下说:下班后脱下警服,我会与手足去捧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社团犯罪活动教科书。
九七回归前一年,香港C君约我在弥敦道逸东酒店露天阳台玻璃屋叹下午茶。
这一天,刚好是“双十”节,马路对面,是几层楼高、面积百多平方米的“青天白日”旗,高高悬挂,十分刺眼。
C君淡淡一笑:这旗呀,明年没机会挂咯。
C君是某社团揸FIT人(帮主),四十未及,机警异人,平时说话不温不火,口口声声讲自己是“自由职业者”。一旦遇大事,心狠手狠,行动快如捷豹。
相交近二十年,除了社团事务,我们无话不谈。
我从来不知道他的社团有多少人?也没机会窥探社团的任何仪式。
我们一年见十次八次面,但我连他靠什么经营获利的,也一无所知。
每次问及,他都哈哈笑而避过。他曾经正儿八经告诉我:你很特殊,全港几乎每个大字头的社团领袖你都很熟,关系很好,你行差踏错一步,都不会有事,这是你的本事。但是,你不是圈中人,也没有任何商业利益冲突。所以,你置身事外是对的。别人是对事不对人,你是对人不对事,一旦陷进去,什么事都会发生。
C君悍勇,全港闻名。当年内地某著名大集团"x信"首脑(某领导人儿子)与香港最大社团"xx安"设计绑架他关押于内地某地方,几个月后他人身自由,返港第一件事,在柯士甸道该社团楼下,拔枪打大门。
次日,全港媒体社会新闻版头条,是一张现场拍摄照片,大门上赫然一个枪孔。从此,再没有人找他麻烦。
许多社团领袖每逢出现公开场合,例必前呼后拥,马仔成群,威风八面。独他出入,总是单人匹马。
千禧年,我在香港采访市民、商界人士、名流、警察。临近凌晨,我欲从旺角步行去尖沙咀海边见证几十万人狂欢的历史新旧交替时刻,他闲着无事,陪我前往。我提出不走正道(主干道弥敦道),走偏道钵兰街(注:正确写法应是石字偏旁右边一个本字,但本软件无此字),他一怔。
全港市民都知道钵兰街是香港“黑街”,帮派争斗,血肉横飞的事件屡屡见报,社会、市民与警方公认这条几百米长的马路,是重灾区中之重(旺角、油麻地是犯罪率高之地)。香港大部份黑社会题材电影,多以此街的故事入戏。此街的夜店,个个背景特殊。
这里非他势力范围,以他如此触目身份特殊人物,一旦出现该马路,自然会惊动“各方好友”。我说:我们在柏丽大道汇合,你走正道,我独行。
他思索,片刻,冷冷说:走,我是好市民,你担心什么?
璀璨霓虹灯下,整条街平静如常。
香港的黑社会电影题材,源于周润发梁家辉张耀扬演、我的朋友三哥林忠国三兄弟(林岭东、南燕)炮制的<<监狱风云>>,不但电影狂卖,连带玛丽亚唱的主题歌电影原声大碟成为当年十大金曲、十大畅销唱片。
从此,"黑"片一发不可收,一直拍不完。
十年前,"黑"片低潮时,边缘与低龄"黑"族新一代题材<<古惑仔>>被王晶、文隽带至新高峰,成就了"浩南"郑伊健、"山鸡"陈小春、谢天华,九部系列写下电影史重重一笔,还无心插柳,发掘了吴君如的另一种潜质--洪兴十三妹。
之后,又陷低谷,刘伟强的<<无间道>>令"黑"片突反弹至极端,类型片接踵而来。
所以,要研究香港电影,深入了解透香港电影,一定少不了、也无法避免触及全球独有的类型片——香港黑社会题材电影。
杜琪峰是这种类型型片的新一代产品研制开发高手,电影语言与技术的运用,已达炉火纯青。
杜原是电视台编导,获黄百鸣赏识,破格提拔,担重旗拍<<八星报喜>>,破全港年度票房冠军纪录,一战扬名。
之后,弃喜剧转型,多年滚打,成就骄人。
《黑社会》在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颁奖典礼上大热胜出,专业人士无人有异议。
内地观众、媒体人士看的是被割裂、不完整的《龙城岁月》,因而不理解《龙城岁月》凭什么得奖?倒认为是对手(《七剑》《如果爱》《头文字D》)弱,从而令《黑社会》捡了一个热馍馍。
且静观<<以和为贵>>又会有什么新突破?
(图片说明:湾仔、油麻地警署,在大量警匪影视片中出现,这是去年新粉刷后焕然一新的湾仔警署,旁边几十米是华懋世纪大厦,黄百鸣东方电影集团所在地,马路正对面是中资机构华润大厦,背后轩尼诗道是英皇集团总部及三联书店、天地图书店与贝思出版公司。钟路明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