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雷与承德避暑山庄
“样式雷” 家族的成就:
雷家七代人历任清朝样式房掌案,长达260年之久,承担建造从康熙时代以来的各类宫廷建筑。中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代建筑,其中有1/5是“样式雷”的心血。如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世界文化遗产地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清东陵与西陵、沈阳故宫与承陵、福陵、昭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海以及中南海、恭王府等等。“清代样式雷图档”目前正在申请“世界记忆遗产”。
运用契符现代图学原理的投影、图层法绘制的大量设计及施工图,推翻了中国古代建筑未必经过设计的旧论;建筑组群布局常用的“平格”网,同当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理论和方法、CAD建模方法及DEM数字高程模型,特别是正方形格网建模方法比较,基本原理惊人类同,更凸显出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卓绝智慧。
“样式雷”家族的发展历程:
原籍江西,康熙二十二年,雷发达带着自己的子女来到了北京,就住在海淀。
其儿子雷金玉在一次重修太和殿的过程中展露头角,在雷金玉死后,样式房掌案几乎要换别人了,雷家孙子辈儿又争回来了,继续着样式雷的神话。
第三代:雷声澄,三个儿子都是办皇差的,五台山、杭州大量的行宫园林,都是由他们来设计的。
第四代:雷家玺,雷声澄二子,亲自主持了乾隆帝八旬万寿庆典的设计工作。临终时主动让出了掌案的职位。
第五代:雷景修,其父雷家玺。二十多年后,这个原来被父亲认为不成熟的雷景修又把掌案争了回来。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传承手艺,从第五代雷景修起,雷家开始吸取经验,把祖上有关的建筑图纸都保存起来。
第六代:雷思起,在修建慈禧的陵墓时,几次更改设计,耗尽心血,劳累而死,成为第二位因工作劳累而去世的雷家人。
第七代:雷廷昌
第八代:雷献彩
第九代:
第十代传人:雷章宝,在北京一所学校里担任体育课教师羽毛球国家级裁判。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文化价值: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与皇家寺庙完美融合的典型范例
是帝王范囿与皇家寺庙建筑经验的结晶。它成为与私园并称的中国两大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范体系中的典范之作。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和“理朝听政”与“游息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寺庙建筑具有鲜明的政治功用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庙群。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http://www.peopledaily.co.jp/mediafile/200405/19/F2004051914310800000.jpg建筑主题。在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加之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中国古代最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
烫样,简单讲就是用纸板做成的模型,但很多构件要黏合起来,要烫蜡,还要贴标签。有的烫样是实体的三维模型;也有的烫样是二维的,比如落地罩、隔断装修等。另外烫样有全分样,就是一个组群性的,比如说一个定东陵,从前头的下马碑,一直到最后的方城明楼,全部给你做出来,连地形一块儿,这叫全分样;还有个样,比如说很复杂的一个地宫,甚至比如说圆明园里的一些著名景点,那一个组群当中的一个主殿单独做一个,这叫个样。烫样都可以一个一个拆解开的,从表面的东西一直到地下,甚至打桩的部分都可以把它拿起来然后再组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皇帝、皇后讲解的时候,更加清晰明了。同时,关于烫样的拆解方法,还衍生出一个学问叫做揭看法,也有相关的文字描述。

此文章中的图片和文字多来自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承德避暑山庄旅游网、新浪读书网、人民网等相关网站,在此表示感谢!
我的相关博文:承德避暑山庄印象之景物篇
承德避暑山庄印象之游人篇
返回喜儿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lihuanxi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