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人们,跟“弃妇情结”说 88吧

(2006-09-03 00:39:55)
分类: 两性辣评

女人们,跟“弃妇情结”说 <wbr>88吧如果说中国男人大都有“处女情结”,那么,中国女人则绕不开“弃妇情结”……

但是,作为我们现代女人,在遭遇分手时,还自认被抛弃而以弃妇自居,悲不自胜的话,那么也太轻贱自己了。(文中部分摘要)

 

古往今来的中国女性,在遭遇爱人或恋人的分手要求时,除极少数正中下怀外,十有八九会应之以捶胸顿足呼天抢地,并哭诉对方喜新厌旧始乱终弃。于是,一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好戏随之开锣。

因此,中国的男人,在对方并不情愿的情况下,如果主动提出分手,不仅要在道义上承受类似“陈世美”式的骂名,还要应付女人的软磨硬缠,很是要费一番功夫。以至于有男人不胜其烦,无奈地放弃分手之念。

 

于是乎,男人们学精了,即使对恋人(爱人)情已逝爱不再,也不主动提分手二字,而采取“曲线分手”的策略。如施以冷暴力,即不理不睬整月不与对方说话;或自毁形象——比如放浪形骸拈花惹草刺激女方,使女方失望绝望及至心如死灰,从而主动提“分手”,间接地达成所愿。

如此一来,不仅成功地达到了目的,省却了一番纠缠,在道义上也是心安理得,不失为一良策。

由此看来,中国的男女,在对待分手之事的态度上截然不同。除了个别情痴外,中国男人在面对分手时,大都会比较豁达,拿得起放得下。他们不会像女人那样,有强烈的被弃之感慨。

 

如果说中国男人大都有“处女情结”,那么,中国女人则绕不开“弃妇情结”。

我国自古以来,弃妇多如蝼蚁,由此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弃妇文化,这在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里,比比皆是,可见一斑。

很多文人墨客曾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弃妇的哀怨心理和悲惨处境。比如《诗经·卫风·氓》里的“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钗头凤·世情薄》里的“难!难!难!人各成,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甚而至于,有如刚烈女子杜十娘者,竟怀抱百宝箱纵身一跳向大海……以玉石俱焚来表达对被弃的极度失望和悲愤。

传统文化始终在告诉中国的女人们,一旦男人离你而去,那么女人必死无疑,或心死或身死或身心俱死。即使活着,也是生不如死。

 

然而,中国却没有弃夫文化,虽然此类男人并非没有。

有史记载,最早被女人抛弃的男人便是汉代的朱买臣,其妻子受不了他的癫狂与赤贫,逼之立休书以方便改嫁。但是,如此失败的“弃夫”,经过我们文人墨客的一通包装却洒脱至极——“买臣不能留,即听去”(《汉书●朱买臣》),最后还为他安排了一个衣锦还乡的结局。而勇于追求婚姻幸福的朱妻,则落得个悬梁自缢,不得善终的结果。

 

所以,在男权文化为强势文化的中国文化里,是注定没有弃夫的。与弃妇相对应的却有“故夫”。何谓“故夫”?就是被弃女人以前的男人。

“故夫”一词最早出现在一首名曰《上山采蘼芜》的弃妇诗里,诗歌内容颇值得玩味,不妨一读——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古人殊。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纤,旧人工织素。

  织纤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纤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表面上似乎写故夫念旧,实质上却写的是古代女人地位的卑贱,哪怕已经被弃,路逢负心人,还要跪问,“新人复如何?”

故夫以物品借代,将新人旧人进行比较,最后得出“新人不如故”的结论。而理由是,一匹不如五丈,新人织的布不如故人多。在这位故夫看来,女人不过是干活的工具而已。

这正是,中国古代何以弃妇如此之多的根由所在——女人对男人而言只是一个物品,一个生产的工具,依附于男人。所以,古人女人被弃是正常的,因为女人没有独立人格,附属于丈夫而存在。既然如物品,那么被弃置是一种命运,正如我们现代女人穿旧了的衣服,用过的卫生棉一样,没有使用价值了,当然得扔掉。

 

但是,作为我们现代女性,在遭遇分手时,还自认被抛弃而以弃妇自居,悲不自胜的话,那么也太轻贱自己了。

现代女人生活在文明、民主、开放的社会里,经济上能够独立,大可不必归依男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经济基础。即使分手,又何来被弃之感呢?

况且两性情感本来就是两相情愿之事,缘来则合,缘去则散,在他之前你属于你自己,在他之后仍然如此,又何来一个弃?

除非你自己先抛弃自己,抛弃自我。那么,对不起,恕我直言,一个没有自我的人,等于没有灵魂的木偶,没人会爱。

当然,比之更可悲的是,抛弃了自己做人的权利的女人,为了换取利益而将自己作为商品贱买,那么你所获得的最后也是商品的结局——用旧了,被丢弃。活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