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与现实的纠葛——读韩玲小说《阿扣》

(2022-05-20 15:21:12)

历史与现实的纠葛——读韩玲小说《阿扣》|西岭雪·品读

川观新闻 2022-05-20 10:42

黎阳


历史与现实的纠葛——读韩玲小说《阿扣》

我知道韩玲有一颗诗心,四川省作家协会在甘孜州康定市的藏族青年诗歌培训班是第一次相遇。作为指派辅导老师,我顶着“高反”艰难爬上八楼会议室上了一堂课,然后艰难地走下八楼回到宾馆,接着分组讨论和改稿。韩玲坐在群人中没有带诗歌作品,她笑称做后勤工作。因为“高反”说话很累,韩玲就不停地给我倒水。后来到了阿坝州才知道,出生于该州的韩玲,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散文作家。

韩玲把她的小说《阿扣》发给我,无疑打开了认知她文本的一扇窗。

我独自走出了岩洞,至今我都记得那天晚上的月亮好大好圆好亮,原谅我词库的匮乏吧,当我只能用这样的词语描绘当晚的月亮时。我当时唯一的念头是,这样的月光不用来谈恋爱真是可惜了。又落俗套了,谁说白月光一定适合爱情,撞见鬼也是常有的事,比方说我,不是,在比月光还白的瀑布下遇见了头发比月光还白的老奶奶。她一句,你来呐,仿佛是终于等到的自然随意......(摘自《阿扣》,第2页)

小说开篇,韩玲就带领我们去探险。或许从一开始,她就知道这一次的书写本身就是探险。小说是作者内心的疆域,转化成读者面前的山河。特别首句如撞钟。我清楚地记得很多大家为了有一个好的开篇,几易其稿,甚者把几万字修改成寥寥百字。开篇是最难煎熬的,看着像个引子,其实更像结局。诸如红楼梦,一个引子已经窥见整部小说的结局。所以说韩玲的布局是聪明的,也是理智的,我带着大家走,你别走到我前面,走远了,我喊不回来你。

于是大金土司莎罗奔的后代,这位讲故事的老奶奶出现了,故事也在讲述中缓缓展开。

今天开坛的人是东道主莎罗奔,高大威猛的莎罗奔头戴一顶火红的全狐狸皮帽,一件绛红色氆氇大衫里套着洁白汗褡,胸前挂着硕大的护身佛——嘎乌,腰间横别着两尺多长的腰刀,腰刀的银鞘上嵌满了亮闪闪的珊瑚。莎罗奔踏着红黑镶边的藏式皮靴,气宇轩昂地来到了场子中央,只见他略略弯了腰,双手手心向上手臂自然展开向四方行了礼,然后把一只手随意地半放在胸前,一只手自然伸展,宽阔的衣袖仿若是一只扩音器缓缓地把他的声音送向远方。(摘自《阿扣》,第16页)

在川西雪域高原,有很多格萨尔王的传颂者。他们会在一夜之间,从目不识丁的牧民衍化成滔滔不绝的说书人。或许是冥冥中的相遇,或许是他们内心就保存着这些古老的记忆。我想韩玲也是打开了自己内心的宝藏,为我们呈现出主题明确,故事完整,结构清晰的传奇故事。

土司太太央金亲自为女儿准备嫁妆,耳环、戒指、手镯、珊瑚、松石子、玛瑙、黄金、白银,高级头帕、丝绸、衣服、裙子、腰带,全套玉石碗、珊瑚碗、银茶碗、银茶壶,象牙、珊瑚筷子.....(摘自《阿扣》,第44页)

况且金川对于韩玲来说,它的原乡性,正是一个作家的本能。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作品,千山万水总是情,而一旦落笔自己的出处,我们看到的不是哑口无言,就是笨拙无力。不是故乡干瘪,而是我们一直漂浮在地平线上。

将军,白色的面具代表人物性格纯洁、善良;红色的面具代表权利、正义或者愤怒;黄色的面具表示容光焕发、功德广大;蓝色的面具代表正义、勇敢,为勇士相;绿色的面具代表贤良智慧、美貌端庄;而半黑半白的面具则代表两面派。(摘自《阿扣》,第21页)

地域特征是书写的基本元素,独有的服饰和行为特色,成为我们阅读《阿扣》的又一亮点。阿扣与岳钟琪的情窦初开,更是少女的情怀,因此写得温婉动人,炙热情感令人怦然心动;与良尔吉替兄求亲的草场偶遇也写出了心里的忐忑。这是原乡性写作的基本功,韩玲在构架整部小说的脉络中,必不可少地对环境、人物特征进行了系统规划。基于小说的线索逐步展开。

进门前,三响礼炮,进门后又是三响礼炮。

官寨大门口若干喇嘛嗡嗡的念经声和喧哗的人声彼此相照,互不推让。

花轿落在了官寨中干净的地方,四件马茶镶嵌的垫台,台上铺一张白毡,白毡上放两块很大的银翘宝,阿扣踩着银翘宝落轿。(摘自《阿扣》,第44页)

文本价值,一直是对一个作家基本考量。诸如小说领域中沈从文《边城》、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茅盾《子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陈忠实《白鹿原》、路遥《平凡的世界》、阿来《尘埃落定》都具有强烈的地域意识。所以韩玲的小说是找对了方向的,这样的笔耕既能拨开历史层面的氤氲,又能表达出作者独有的审美情愫。阿扣的婚变,也是埋下了一生命运的线索。

“不会的,我不会让你发生任何事情,我不会允许你发生任何事情,你是我的!从见到你的第一天起,我就不是我自己了。为了你,我什么都不想顾。”良尔吉紧紧搂住阿扣,亲吻阿扣柔软的发丝,庆幸自己和爱的人并没有错过,庆幸自己还有表白的机会,至于其他,良尔吉想,得从长计议,但是不会有人愿意让自己心爱的女人投身于 别人的怀抱。良尔吉隐隐觉得,这是个危险的夜晚,也可能是危险的开始。(摘自《阿扣》,第63页)

雍正到乾隆期间的金川历史成为故事背景,阿扣的人物命运为主线。丹巴革什扎土司、 康定明正土司、小金川泽旺土司,因为土司莎罗奔女儿阿扣婚约造成的火并,引发了嘉绒地区十八土司之间的激烈纷争与仇杀。韩玲化身为说书人,情感随着文字的舒展,投入到时光的轮盘里。见证了阿扣命运的因果,也呈现出金川山河志中每一寸泥土下的乌托邦。当然行文中更显现出韩玲式的语言特征,唯美、沉静,呢喃中还带有自我的诘问。嘉绒地区的民风、民俗,以及各种独有的祭祀场面,都说明韩玲在书写之初做了充分的准备。

阿扣的命运,也随着韩玲的笔墨,盘根错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想韩玲奉献的不仅仅是对阿扣“玉观音”的仰望,更多是对这个传奇式的女子的悲悯。

《金川妖姬志》上如此描述:“阿扣素来自负,自以为是绝世天仙下降。服饰妖艳华丽、享用豪华奢侈。自以为公主,陪嫁使女与奴婢数千人,都穿着绣花衣服,着珍宝装饰。侍寝时,群婢须依次敬酒,跳旋转元代宫廷舞蹈,出入拥轿,所经路途均要清道方行。”(摘自《阿扣》后记,第260页)

掩卷之后,川西高原的神秘色彩跃然纸上,土舍、土司,这些带有浓重地域特色的衔职,掩盖着刀光血影和苦难人生。阿扣是历史洪流中的清流,更像金川山上的梨花。这朵梨花更像韩玲自己,卷入了历史与现实的纠葛,在生她养她的金川大地上,播撒着青稞和玫瑰,也播撒着刻骨铭心的爱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