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图为原作,左图为旋转后的“作品”
摄影界之前屡屡曝出“剽窃门”或“PS门”事件,诸如“王云彩”、“刘羚羊”、“张鸽子”以及“桑白山”等违规作品一次次考验着摄影人的诚信。然而由于造假成本低廉,而违规的结果却是物质与精神双丰收,如此一来,摄影界的诚信危机再度爆发也就不稀奇了:
兰州某报社摄影记者任世琛上网时,发现2010年“人与水”国际摄影大赛公布了获奖名单,他点开一看,却被一张获得特等奖、名为“千里寻水”的摄影作品惊呆了——该作品内容与自己在2007年2月22日所摄的一幅照片完全一致,但是构图方向却截然相反。而原作品是任世琛10年来拍摄的《旱区的孩子》中的一幅,照片拍摄于甘肃省正宁县。1999年以来,他花费近10万元,深入到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的100多个干旱乡村,拍摄了约3000多张有关干旱少雨导致孩子饮用水困难的纪实图片,该组专题图片还在国际国内多次获奖。
接到任世琛的举报电话后,大赛组委会迅速调查,在参赛者张子平未能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对作品的著作权后,组委会于7月16日在网上发表声明,取消了其获奖资格,并向任世琛发去了一封致歉函。
事情已经很明朗了,张子平又成为了一个“剽窃牺牲品”。我们先不说原作品质量如何,经过简单PS“水平翻转画布”后的修改效果又如何,拿人家创作的作品稍作PS就敢拿去参评摄影大赛,是对原版权的不尊重,对大赛的不负责,对评委及观众的不严肃,更是对自己人品与良知的亵渎。
西方摄影界的诚信机制与版权法制比较健全,一旦发现造假,摄影师就很难在摄影圈内生存,等于丢了一辈子的爱好和饭碗,因此很少有人敢于以身试法。但在国内,摄影界竞争激烈,诚信机制却不健全,因此类似造假事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出了问题也顶多是对当事人在道德层面的谴责,于是屡有抱有侥幸态度的人想蒙混过关。
用这种初级的不能再初级的PS技术耍花样,还获了奖,这也有点太那个什么了吧!不就是“水平翻转”吗,这个我也会做——
原图:
PS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