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美国商人怎样盖经济适用房(经济卷5)

(2020-11-02 19:53:56)
分类: 品牌
看美国商人怎样盖经济适用房 (经济卷5)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5日 12:56) 
 
  
  在很多人眼中,美国是天堂,人人住花园别墅,开宝马汽车。其实,年收入高过我们数十倍的美国人,其住房质量未必高到哪去,不少比我们还低。     
十九世纪初期,美国每年有大批外来人口涌入,房荒成为社会问题。当时美国人的住房是木架结构,房屋是用一英尺粗的结实原木作为骨架而建成,也就是把一根梁的一端削成榫舌插入另一根梁的榫眼,结合起来成为构架。这种建筑方式一般地认为是修建房屋的惟一适当方法。这要求很高的技术,而且,费时费力耗材。 
  1833年,在芝加哥出现一座平房教堂,36英尺长,24英尺宽,12英尺高,是一个叫奥古斯汀的木匠发明的,他和三个小工,三个月盖成,耗资400美元。这种“轻便房屋”,其构思如此简单,以至于难以想象当初还需要有人来发明,它不过是用钉子把2X4英尺的木板钉起来的轻型结构。“轻便房屋”,遭到房地产商的嘲笑,说它“风一吹就跑”。然而他们大加讥讽的这种建筑竟然在几十年内就遍地皆是,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人们普遍把轻便房屋叫“芝加哥建筑”。二十世纪时,这种形式使美国房地产业大踏步地发展起来;没有它,很难想象美国城市会快速发展,美国会有高标准的住房建筑以及广阔的郊区。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大城市里,大兴土木搞CBD,旧城改造也在进行。许多些人由于拆迁成了“无房户”。大部分购房者都缺钱,再便宜的房也是“镜中花”、“水中月”。城里的低收入者,一家老小全指着那份微薄的工资,要以这份低工资购买曼哈顿新建的高档公寓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
  1946年底,纽约实业家、建筑营造商威廉?莱维特在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支持下,在牡蛎湾附近的一片土豆地上用预装配构件建造了第一批造价低廉的科德角式家庭住房。结果出现了第一个以莱维特命名的“莱维顿镇”(levittown),共有17544户人家。 
  “莱维顿”式住宅因造价低廉、经济实用很快地被各地效仿。一时间,美国的版图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许多以“莱维顿”命名的小镇。当时,曾有人预计,莱维特建造的这些没有地下室的廉价住房很可能成为未来的“贫民窟”,然而,快60年过去了,这些住宅依然挺立。 
  尽管这种营房式的住宅遭到美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建筑设计师的猛烈抨击,但通宵排队等待购房的人对莱维特感激涕零,低价购买的房子,总比拖车和铁皮营房要好。很快,有了第二个镇,第三个镇……莱维特不仅成为神话般的人物,还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富翁。美国的建筑商开始到处模仿莱维特的建筑方法,房荒问题顺利解决。
  美国房地产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完全可以找到一条既让老百姓实惠又让商家发财的和谐之路,这对中国那些只盯着上税大户的政府、不为穷人盖房的房地产商、嫌穷爱富的银行,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迟国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