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曼老师讲《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2020-03-28 21:11:48)
分类: 道德经

叶曼老师讲《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四十一章讲道的形象,那么更大的意思也提出个大的来,所以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善贷且成。说的都是道的形象。第四十二章是接着上一章,

讲道如何生成宇宙。

无极生太极,这就是道的起用。道生一。这个“一”的作用非常重要,天、地、神、谷、

万物、侯王,全都靠这个一。天则无以清,地则无以宁,神则无以灵,谷则无以盈。那么没

有这个一,万物则无以生,王侯则无以贞,所以从天、地、谷、神到万物,到侯王,世间的

事情假如没有这个一,天会裂,地会发,神会歇,谷会竭,万物会灭,侯王会蹶,会失败。

所以一是一切之始,万法终究要归于一。

一生二,这个“一”本身就包含着阴阳两个,没有阴阳就没有万物。就不能够升起来,也

不能够降,也不能够屈,也不能够伸,也不能够动,也不能够静,也不能够聚,也不能够散。

天下所有的事情全都没有了。“二”就是阴阳,我们都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不能没有

阳,阳中也不能没有阴。阳代表天,代表男性,代表父亲;阴代表地,代表女性,代表母亲。

阴和阳一动一静,一张一分,一个是冲动的,一个是接收的。天命的流行,万物的始终都不

出于阴阳两个。

万物都是负阴而抱阳,当阴阳交感时就化生出三,三再生万物,那么就由少而多了。《周

易》阴阳二爻交替重复,变成八八六十四卦,八八六十四卦里头每一卦再有六爻,于是就衍

生出万事万物。任何一个东西都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比如山有山阳山阴,水有水阳水阴,

手有手心手背,叶子有叶面叶背,背面的就叫阴,正面的就叫阳。阳是正面的,代表着生命

力,所以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阴是在后面,含藏不露。“冲气以为和”。

“冲”是虚的意思,阴阳互相冲和,交感变化,就能生出东西来。天地之大德曰“生”,冲气才

能使万物生生不息。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孤”者,少儿无父之人也。寡者,失夫之女人也。不谷,不事种植之人也。孤、寡、不

谷都是表示德行非常差劲,处境相当可怜的意思。这些个称呼都是别人认为不好的,可是王

公却用来自称。为什么呢?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王公地位尊贵,可是他不能傲慢

别人,所以要自我贬损。这个谦虚正是是为了让人民来归附他,这样才可以国泰民安。

这就是损之而益。所以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尧选舜当继承人的时候,先把自己的

女儿嫁给他,让自己的儿子和大臣都做他的朋友,从而从内到外观察他,这样好多年以后才

知道可以把天下交给他了。其实舜是什么?他是个渔夫。他打鱼,耕田,他耕田的时候,大

家都围着他,变得和和气气的。无论他到哪儿,那个地方的人就能团结在一起。所以尧把位

子禅让给舜,受到后世的称颂,这就是损之而益。假设自己贪赃枉法,把人们的钱都搜刮了,

自己尊贵,却不管人民死活,这样国家就乱了,人民就穷了,经济就破坏了,最后自己也失

败身亡,这不是益之而损吗?当纣使用象牙筷子的时候,他的叔叔就说天下要乱了。为什么?

因为用了象牙筷子,就得有个金碗去配它,用了金碗就得有个漂亮的屋子去配它,有了漂亮

的屋子就要有美女,这样就一步步走入奢侈,最后益之而损,天下就大乱了。

从万物跟道的关系来看,一离道最近,是道生出来的。二已经离道远了,三就更远了。

到万物就更远。你能够把它减少,损则近之。所以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做学问是今天

多一点知识,明天多一点知识,不停地增进;修道则要尽量减少世间的既有知识,减少欲望。

损则近之,损之至尽,乃得其极。当你损之又损,损到最后连一都不要的时候,就得道了。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父”字在《说文解字》解释为“矩也”,就是大、规矩的意思。规矩是用来制作方圆的工

具,没有规不能成圆,没有矩不能成方。家长是来率领大家,教育大家的。他必然很重视规

矩,做事有一定的原则。一家之内,母主养,父主教。《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

可以为人表率、可以教人的人,就叫做教父。

王弼注:“我之教人非强使从之也。而用夫自然,举其至理,顺之必吉,违之必凶,故人相

教。违之必自取其凶也。亦如我之教人,勿违之也。”我教人不是勉强使人家从我,而是用

乎自然。只是顺乎自然,以自然为用。

教导别人是很容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愿意我的父母怎么待我,我就怎么

样待我的儿女。我希望的我的儿女怎么孝顺我,我就怎么样孝顺父母。“强梁者不得其死”,

这是周朝铜器上的一句话。他人这么教人,我也这么教人。

举其至理,把这一个东西告诉他,把理说明白了,那么顺之必吉。你若违背自然,则一定会

自取其凶。祸福无门,为人自招。别人想要这个东西,我也想要这个东西,我把别人的东西

都据为己有,这就是强梁行为。我们教人要去刚强,用柔弱。当你完全为自己想的时候,一

定人人都怨恨你,讨厌你,这样就不得其死了。所以强梁者很少得到善终的。

强梁者知道冲和,不知道谦虚,不知道益之而损、损之而益的原则。我们总是吃亏,为

什么呢?因为人人都爱占便宜。你占了人家的便宜,人家对你敬而远之;倘若你让人家占点

小便宜,那么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人真好,于是大家就喜欢你,都爱跟你做朋友。所以这叫益

之而损,损之而益。

王弼注:“强梁则必不得其死,人相教为强梁,则必如我之教人不当为强梁也。”一般人

认为,人善被人欺,所以你一定要强。而老子认为强梁者不得其死,不当把强梁拿去教人。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就知道怎么随顺自然,成为教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