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居士讲《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2020-03-26 16:57:36)分类: 道德经 |
叶曼居士讲《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注:不知知之不足任则病也。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这句话有点麻烦,要改一改这话。我们把这句话改成,“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把这一个“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搁在最后一句的前头。“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这样就顺了。“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有一个“是以不病”太多了,删掉。
你们知道为什么出这个错呢?古时候我们都是用简,后来才在一个汉王的墓里头发现了卷子写的道德经,居然没有坏。而老子的这些篇章,我们从来都是用竹子刻写的。而用竹子你得刻,刻了以后一片竹简没有多少字,要是断了的话都乱了,章法也乱了。我们说孔夫子看易经韦编三绝,不停地翻,拴竹简的那个皮带都断了三次,你们想想他看了多久了。
又或者原来这句话就是很乱,所以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上一章着重是在讲怎么容易知“道”,老子说他的“道”非常容易知道,非常容易做到,而众人不知道,也不能做到。你要真正知道的话,你就能行,但是世上的人无知,而且强不知以为知,所以出毛病了,故“病”矣。
“知不知上”,你知道你不知,这是了不起了。你知你自己无知,你这是很高明的了。问题是我们知道的实在有限。庄子说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的命活一百岁,是非常有限的,而知识是没有边际的。比如说像大藏经,一本经我们一辈子皓首穷经也都弄不通它,你拿有涯的生命去追逐无涯的知识,那不是自不量力吗?我们真正知道我们无知,这样的话我们才算是高明的人。你不知道你自己无知,你就出毛病了,生病了。假充已经知道,这是自欺欺人,就是大病,有这个病就永远没有见“道”的日子。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我知道太多了,事实上,我们知道的实在太少了。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为什么不病?没有毛病,因为他知道病在什么地方,因为他病病,所以他就没有生病了。我们之所以生病,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病,没准我们知道了自己的病还讳疾忌医呢,——这个病不要说了,我没病,我都很好的,自己欺骗自己,所以病就一天比一天严重。假设我们以病为病,知道这个是病,这个病就可以治好了。我们知道自己无知,于是我们就要求知。因为知道毛病所在就会忧虑,原来我这么无知啊?
圣人不病,是因为他“病病”,头一个“病”是“忧虑”的意思,下头一个“病”是“出了毛病”的意思。他忧虑他的病,他就没有毛病了。
我们世人怎么样呢?我们不知道自己有毛病,就算知道自己有毛病也不肯承认自己有毛病,我们护短。我们自己无知,我们强不知以为知,这都是笨人自己欺骗自己的把戏,还以为这样可以欺骗别人,他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病,所以他自己觉得骄慢得不得了。而一骄傲,就没有进步了,这个病会一天比一天厉害,一直到病大发而死。我常说你们看见那些自称悟了道的人,其实这个人在说大假话。真正悟了道的人,绝不说自己悟了道了。这都不过是笨人自己欺骗自己,还以为可以欺骗别人,他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病,所以他自大得不得了。这样他的修行就无法进步,这个病会一天比一天厉害,最终病入膏肓。真正了不起的人,知道自己无知,这才是最高明的;如果你不知自己无知,这就出大毛病了。
”
前一篇:叶曼讲《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后一篇:叶曼老师讲《道德经》第三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