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要讲解的景点--庞泉沟自然景区

(2020-03-17 11:41:19)
标签:

转载

这一个学期要结束了,我们的模拟导游的老师让我们每一个人抽一个景点进行讲解,我抽的景点是庞泉沟的自然风光,下面是我的一个简单的提纲:
   庞泉沟位于方山县城以北30公里处,是以保护国家一类野生动物褐马鸡为主的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是山西省的主要林区,涉及4个乡、2个国营林场,面积15.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4%。区内山高林密,沟谷交错,是野生动物生息的良好场所,现有国家一类野生保护动物褐马鸡两千多只。
  不曾到过庞泉沟,难以领略原始森林的古老、浩瀚与神秘;身临庞泉沟,便觉都市风景都黯然失庞泉沟的美,美在质朴无华,浑然天成,无一丝人工雕凿之痕。清新纯净的空气包容、呵护着远道而来的每一位游客;蓝天、大地、丘陵铅华洗净般一尘不染赏心悦目;潺潺溪水轻柔地流淌,像纤纤素手为游人注入一丝生命的平缓;古老凝重的原始森林像一列列整装待发的士兵,发出肃穆低沉的低吼;伟岸的松柏,优雅的白桦,繁茂的灌木舒枝展向天起舞,飘洒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美丽画卷;形态迥然各异的嶙峋怪石不失古拙苍劲,凝结为一尊尊巧夺天工的奇观壮景;许是这迷人的庞泉沟太幽静平和了,那清冽的山涧瀑布虽不壮观却欢快忘情地奔腾欢跃,飞溅起颗颗珠玉,飘洒出串串音符,山谷轰鸣、震颤着、击打着,奏出一曲曲非凡的人间仙乐,游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色。
  保护区内峰险景奇、山泉长流、鸟类群居,以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游人,山内有“孝文古碑”、“云顶日出”、“雄师夕照”、“天门瑞气”、“笔架生辉”、“文源晚翠”、“龙泉瀑布”、“古树宝塔”,构成庞泉沟的“八大景观”,多姿多彩,若虚若幻。

    庞泉沟是华北落叶松的原生地,也是以华北落叶松、油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带。除落叶外,还有白榆、白桦、白杨等树种,林木整齐,单位蓄积量高,是山西境内经济价值最大的林区。野生植物资源也很丰富,其中有大量的党参、黄芪、甘草、菖蒲、连翘、桔梗、柴胡等药用植物 
  
自然保护区山高林密,沟谷交错,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现有国家一类野生保护动物褐马鸡两千多只。这里群山环抱,奇峰绵连,溪水潺潺,云遮雾障,劲松森森,奇花异草,稀禽珍兽。有:“云顶日出”、“龙泉飞瀑”、“笔架生辉”、“文源晚翠”、“古树宝塔”、“天门瑞气”、“雄狮夕照”、“凤凰观塔”、“石猪受难”、“风动石”、“仙人洞”等自然景观。春季绿染花香,夏季云海茫茫,秋季霜叶似火,冬季银装素裹,蔚为壮观。
  
 
  由笔架山下东行,而后再向南蜿蜒上山,来到方山、交城两县交界处,人称“大路峁”。此处有一古式凉亭,朱栋黄瓦,飞檐挑角,亭额上书“文源晚翠”四字。
  秋天的下午,当斜阳照射着群山之时,立于凉亭,抚栏凭眺,远处苍茫无际,天高云淡,近处林海如潮,碧波起伏。碧绿的是油松,灰绿的是云杉,暗绿的是落叶松,淡绿的是山杨,鹅黄的是白桦,铁红的是栎树,还有五颜六色的各种灌木,组成了一幅锦绣斑烂的汕画长卷。它以绿色为基调,其它色彩为陪衬,壮美、绚丽,令人目不暇接。太阳西下,余晖映照,此时更是景象万千,使人留恋不已,正如杜牧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有人认为此处乃文峪河之源,其实,应该说此处视线所及的交山,皆是文水之源! {文源晚翠}
从“庞泉山庄”东望,三峰并耸,中峰突出,形似笔架,这是海拔近2000米的“笔架山”。每当雨后天睛,夕阳映照之时,满山青松熠熠生辉,姿态奇异,景色壮观,令人心驰神往。
  山势险峻,攀登相当吃力,尤以登临绝顶之时,须手攀岩角,足登石缝,胆大心细,才能夺险而上,置身峰巅。三峰顶部都仅有半间房屋大小,两侧峰离主峰水平距大约百米。各峰顶部都有古庙遗迹,中峰还可以见到残缺的墙基和零乱的砖瓦。三峰峰尖之侧,各生长着一株奇特的丛状油松,主干很短,十余根侧枝均直立向上,郁郁葱葱,神态不凡。
  主峰的古庙,当地人称为“九龙圣母庙”。在庞泉沟保护区一带,至今流传着关于“九龙圣母”的神话。“九龙圣母”原是交城县孝文山脚下阳坡村一个贫苦的农家少女,纯洁美丽,勤劳善良。一天,她在河边洗衣时,看到飘来九个鲜桃,从没有尝过鲜美水果的她一时口馋,将九个甜津津的仙桃吃了下去。回家之后,肚子一阵阵大了起来。她的父亲看到尚未出嫁的女儿已有孕在身,一时气愤就要责打,女儿难以说明真委,慌忙逃出家门。为了不看到人们那鄙夷的脸色,她藏身在人迹罕至的笔架山上。她的兄嫂问父亲再三求情,总算使父亲同意把女儿找回来。待兄嫂登上笔架山后,她已生下九条小龙,得道成仙了。兄嫂和她感情非常好,决意与她在一起。于是她住中峰,兄嫂各住东西二峰。她成仙之后,每逢久旱不雨,附近村民犯愁叫苦之时,就让龙儿们行云布雨,普降甘霖。
  笔架山的古庙,由于祈雨供奉时登攀艰难,她又答应人们在山下修一庙祷告,以使人们少受些登高之苦。至今,交城县的阳坡村以北和方山县的胡堡村以东许多村民仍然信奉“九龙圣母”。五月初一是她的生日,每年此时,阳坡村的村民们便用小红轿把她的神像从笔架山下的阳圪台村庙内抬回“娘家”,供奉五日。 秀丽的山峰和美丽的神话,使纯朴善良的世代山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笔架生辉}

庞泉沟主沟东侧的大沙沟里,在绿林屏障的花草丛中,流淌着一股清莹明澈的山溪。山溪欢唱着流过石岩,把花岗岩冲洗的异常洁净。山溪跳跃着冲向陡崖,从悬石上垂直而泻,如飞珠溅玉,在明媚的阳光下闪闪发亮--这就是黄土高原上难以见到的“龙泉飞瀑”。这条瀑布虽然不太,但四季常流。每逢盛夏,游人多在这时里饮口甘泉以消暑解渴,几乎每个人都要用纯净的溪水洗洗手臂和面庞,洗去尘垢,洗去暑热,浇灌心田,净化心灵。
{龙泉飞瀑}
由“龙泉飞瀑”再向深山走,在山坡丛林中,一株奇特的大树呈现在眼前。它的树冠超过周围的林木,形似一尊宝塔,矗立林中,下宽上窄,顶部尖削;四面的侧枝平展伸出,如同级级塔层;枝梢的球果在风中微微摇曳,仿佛塔檐的风铃。
  这是一株百余年的华北落叶松。夏季是座绿塔,雪后则变作一座白塔。庞泉沟是华北落叶松的故乡,在数以万计的落中松树中,形状如此伟岸奇异的,独此一株,被人们称为“ 由“龙泉飞瀑”再向深山走,在山坡丛林中,一株奇特的大树呈现在眼前。它的树冠超过周围的林木,形似一尊宝塔,矗立林中,下宽上窄,顶部尖削;四面的侧枝平展伸出,如同级级塔层;枝梢的球果在风中微微摇曳,仿佛塔檐的风铃。
  这是一株百余年的华北落叶松。夏季是座绿塔,雪后则变作一座白塔。庞泉沟是华北落叶松的故乡,在数以万计的落中松树中,形状如此伟岸奇异的,独此一株,被人们称为“古树宝塔”。 {古树宝塔}
夏日午后,雨过天晴,骄阳西斜之时,庞泉沟西侧山峦中,茂密的森林水气蒸腾,气团在林层上空飘荡,群山云遮雾绕,岚气横生,使本来就幽深险峻的天门山一带更显得神秘、奇特,似乎成了深邃莫测的仙境。
  古人认为山中岚气是祥瑞之气,尤其是夕阳余晖返照苍翠群山,在红光、白云和青山之间隐约可见淡紫色的雾气。古文中“紫禁”、“紫塞”、“紫气东来”皆含吉祥非凡之意。庞泉沟的人们把天门山和八道沟一带的雨后山岚称为“天门瑞气”,寓其神秀吉祥也.  [天门瑞气}

“孝文山庄”东北8公里处,是海拔2670米的赫赫岩山,山顶是一片广阔的亚高山草甸,铺满了半尺米高的各种牧草,在绿茵茵,软绵绵、平坦坦的大草甸上,到处点缀着白、黄、紫、红各种色彩鲜丽的山花,美不胜收,真象是大自然编织的一块锦绣地毯。   
  赫赫岩山又名“云顶山”。夏日黎明前登上山顶,遥望东方,天色由鱼肚白转为泛出霞光后,在天际的一个山凹处出现一个鲜红夺目的仿佛乒乓球大小的光点。它在上升中逐渐变大,颜色也慢慢变为桔红,最后一轮红日完全离开地平线,冉冉升起。
  在海边看过日出或登泰山看过日出的人都说这里的“云顶日出”别是一番壮丽景色,最令人欣喜的是那刚出天边艳丽明亮的“小红点”,虽然时间短暂,但使人最难忘却。
  看“云顶日出”虽然是在盛夏时节,但高山的黎明冷气袭人,必须多穿衣服。庞泉沟一带阴雨天气较多,看日出如果能遇到晴空万里,就算十分幸运。   [云顶日出}

 从“孝文山庄”出发,沿着神尾沟十里林道驱车北行,穿过茂密的落叶松、云杉林莽,再在“鬼见愁”丛生、坷坎不平的高山野径跋涉两个小时,到了无高可攀之处,便是吕梁山脉之巅--海拔2830.7米的孝文山。
  孝文山位于方山县东陲与交城县西北交界之处。山下峰峦起伏,林海苍莽;山顶却荒凉枯寂,除了乱石和小草,只有一通高大的石碑。岁月荏苒,风雨无情,碑文竟已无一字可辨,这就是矗立千秋的孝文古碑。   
    魏孝文帝(公元467--499年)是鲜卑族人,复姓拓跋,后改姓元,名宏。他五岁登基,由祖父成帝的皇后冯氏抚养教育,并代他主持朝政。冯氏是汉族人,颇有政治才能,用历史上贤明君主的手段治理朝政,使少年的孝文帝得益不少。这位“太皇太后”与孝文帝情同母子,至孝文帝成年后病故。冯氏亡后,孝文帝万分悲恸,竟一连五日水米不进,后又离朝避政,进入吕梁深山的幽静之处以寄哀思。他居忧避政之地,后人即名之“孝文山”。
   孝文帝在冯氏的教诲之下,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勤业谦政。他在位期间,推行了“均田制”,下诏释放奴婢,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全面实行了与汉族的同化。史家公认:北朝政治,孝文帝时可谓极盛。  
   公元五世纪的最后一年,有着雄图大略的元宏,因重病不治,抱憾辞世,年仅33岁。北国的人民世世代代缅怀这位贤明君主,孝文山巅的古碑已经历了大约十五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古碑上的文字虽然已风化无存,但孝文帝的形象却如同这座山峰,永存世间。    {孝文古碑}
 
在“八道沟”口的灌木丛中,有一座形态怪异的巨石,揣摩看去,像是一头雄狮半卧半立,神情冷峻地盯着过往行人,跃跃欲动。
  当地人传说这只巨兽本是一个水怪,经常伤害人畜,村民们从五台山请来一位高僧将其点化成石,从此为山里除去了一害。每当夕阳西下,霞光返照,这块石头又增几分光泽,使它更添生气。游人看它,越看越产生联想,难免令人心悸。  {雄狮夕照}庞泉沟的美,美在质朴无华,浑然天成,无一丝人工雕凿之痕。清新纯净的空气包容、呵护着远道而来的每一位游客;蓝天、大地、丘陵铅华洗净般一尘不染赏心悦目;潺潺溪水轻柔地流淌,像纤纤素手为游人注入一丝生命的平缓;古老凝重的原始森林像一列列整装待发的士兵,发出肃穆低沉的低吼;伟岸的松柏,优雅的白桦,繁茂的灌木舒枝展向天起舞,飘洒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美丽画卷;形态迥然各异的嶙峋怪石不失古拙苍劲,凝结为一尊尊巧夺天工的奇观壮景;许是这迷人的庞泉沟太幽静平和了,那清冽的山涧瀑布虽不壮观却欢快忘情地奔腾欢跃,飞溅起颗颗珠玉,飘洒出串串音符,山谷轰鸣、震颤着、击打着,奏出一曲曲非凡的人间仙乐,游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