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中环路,通车更需防堵车
(2013-11-17 20:28:45)编者按
太原中环路通车在即,从此以后,从北到南20分钟,从东到西15分钟。挥挥手,“大堵加小堵、时时刻刻有”成为历史;抬望眼,“太堵”变“太原”。为了这一“环”,为了这一“原”,吃多少土,吸多少灰,走多少冤枉路,迟打几次卡,扣多少工资,挨领导多少次骂……统统值了。因为太原终于“原”了,内环、中环、外环终于全了。这一切是全体太原人的功劳,更是改革成果的全民享受。
请跟本报记者一起,沿着中环一线,来一次全方位的全新体验。
评论
城市交通最需要科学管理
中环路主线就要通车了,这是太原人的骄傲,终于可以告别“公车私车车车塞,主路辅路路路堵”的痛苦日子了。但高兴之余,还是忍不住多说两句。
一是再接再厉。太原路政,起步晚,进步慢。这一点,走出太原,一比较就有很深的感受。北京都修到六环,再修个七环八环的,就修到太原了。我们才哪儿到哪儿。
二是路好更要防堵车。在交通经济学中,有一条著名的
“当斯定律”:城市交通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配置,新建的道路设施会刺激和引发新的道路需求,而交通需求总是超过道路供给;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不管投入多大的人力财力,结果必然导致交通拥堵。该定律的核心是:单一道路设施建设的大投入,并不必然改善交通拥堵。如果不同时在更新车辆、多设站点、延长时间等方面下力气,形成时空交织、立体多维的公交网络,势必会造成需求与修路之间的
“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