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迟国维
迟国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885
  • 关注人气:13,6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博会评论之二 让文化产业喷“博”而出

(2013-07-02 10:36:44)
    本届文博会涉及14个国家及港台地区,国内25个省市近千余家展商参展,展出近万种展品。其中山西省展商近900家,招商项目360项,总额1705亿元。其中涉及影视、文化产业园、传媒、旅游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参加人数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可谓“宏伟博大”。
    说到山西文化产业,成绩有目共睹。据了解,2012年山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2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3.5%。根据规划,在2015年末山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左右。
    可以说,政府已经为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好了平台,接下来是如何健康发展的问题。
    文化产业要想真正发展,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因为只有在市场体制框架下,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参与者的热情,才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厚积“博”发,喷“博”而出。
    从整个国家来说,现在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水平不高,政府政策的主导性仍然过强。在现行政策框架下,中国文化产业的环节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所有制之间,仍然存在众多的体制和利益障碍,导致市场很难真正发挥资源配置、效益优化的作用,大多数文化产业的发展都不得不过多地依赖行政调控,甚至行政手段往往成为主要手段。整个文化产业分散经营、同质生产、恶性竞争、效益低下、积累缓慢,造成中国文化产业难以做大做强做综合,有线电视网不互通不互联,三网融合迟迟难以推动,电影效益过度依赖票房,文化产业链过短等突出问题,都与这种市场体系没有能够建立、市场整合资源的能力息息相关。由于国内缺乏真正具有市场主导性的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在国际上当然就很难出现跨国性的文化企业,这也必然导致中国文化产业的国内外适应能力、竞争能力不足。
    所以,尽最大可能建立文化产业的市场体系,是把文化产业做成支柱性产业的关键,谁在这方面胆子大、步伐快、行动早,谁就有可能胜出。
迟国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