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研究的“后时代”
(2012-12-21 10:37:22)
标签:
杂谈 |
山西商报网 2012-09-11 09:57
6月,山西省成立了晋商文化研究会,将资金支持与晋商学术研究结合起来。9月,晋商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再次为晋商研究增添一份力量。与此同时,在离我们并不远的北京,也有一家名为北京晋商博物馆的机构,在对晋商实物进行收藏展示的同时,也开始了对晋商的研究。
晋商研究,在晋商研究中心主任宋丽莉的心中,“热闹”了30年,但作为一门学科,还缺乏理论支持。
晋商研究,在北京晋商博物馆聘任的研究员孟伟眼中是:学者在国内排不上队,研究队伍后继乏人,目前出版的种种研究成果几乎没有能让后人作为参考的。
晋商研究该向何方?其在晋商大会之后,在资金的支持下,能取得像徽商学研究一样的辉煌成果吗?
1 研究现状
从晋商文化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看,晋商研究开展近百年以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处在初级阶段,以卫聚贤、陈其田等人为代表,开始了对晋商票号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初步研究。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80年代,晋商研究进入第二阶段,国内以山西财经大学耗时30年的《山西票号史》为代表,国外以日本学者寺田隆信的《山西商人研究》为代表,对晋商史料进行了拓展。
20世纪最后10年,是晋商研究的第三阶段,省内以张正明、孔祥毅、葛贤慧、黄鉴晖为代表,在晋商文化、票号等方面积累了丰硕的成果。
进入21世纪,晋商研究向纵深发展,省内以刘建生、高春平、崔满红等,省外则以梁小民、吴晓波等为代表,从新理论、新方法、新角度研究晋商。
晋商研究的主要领域是晋商文化研究、晋商经营管理、晋商企业制度、晋商历史反思及评价、晋商票号与金融、晋商与地方社会、晋商文化产业开发等。
宋丽莉告诉记者,省内晋商研究目前出现几支队伍,山西省社科院研究的领域是晋商文化、晋商兴衰史和经营文化等,现转向对新晋商的研究。山西财经大学以票号研究为主。山西大学则以晋商史料研究为主。
今年6月,以晋商银行为发起单位,山西省成立了晋商文化基金会,基金会理事长为省内著名学者孔祥毅。基金会提出的业务范围包括:搜集整理晋商遗存、保护晋商文化遗产;开展晋商文化学术研究;奖励晋商研究中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等等。据记者了解,目前该基金会已启动了晋商史料的整理编纂工作,计划用5至8年时间出版多卷本系列丛书《晋商史料》。
北京晋商博物馆也启动了 《晋商大典》的编纂。
2 存在问题
宋丽莉告诉记者,作为一门学科研究,晋商研究目前还缺乏理论体系支撑,对晋商史料的整体性梳理不够。目前没有建立起晋商研究的学科框架体系。当前更多研究的重点在微观或局部,对宏观研究方面还需要加强。与徽商学相比,晋商的实物资料也不成体系。
宋丽莉还认为,作为一门应用研究,晋商研究还缺乏官、学、商沟通的对话交流平台。企业对晋商文化和晋商历史非常感兴趣,但由于缺乏沟通机制,晋商研究的许多东西并不能在新晋商的企业中发挥作用、得到应用。比如晋商曾将职业经理人应用到极致,但现在职业经理人的使用在许多企业则成了新困惑和难题,尤其是对一些家族企业来说。还有现在的晋商旅游项目非常多,但大多是简单的复制,或者项目整体与晋商文化结合不紧密。
晋商研究作为文化产业,宋丽莉认为,目前还缺乏研究成果转化的畅通机制和长效的跟踪机制。目前省内许多与晋商有关的文化产业大都是在开始阶段请专家学者来看看、提提意见,但后来的许多东西并没有再请这些人来参与。
与宋丽莉的温和相比,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孟伟就显得有些激进。他与记者电话沟通持续近两个小时。记者第一次与他电话联系说明了采访意图后,他在电话一端就表示出对晋商研究的种种失望。他反问记者,目前省内有哪位晋商专家的书可以作为后人研究的参考书?他说,“现在许多学者关于晋商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搞清楚,研究也不扎实、不到位,怎么可能推动晋商研究往前走?”
孟伟告诉记者,晋商在历史上远比徽商厉害,但晋商研究却远远落后徽商研究,学术研究无法在国内排到前列,也不被学界所重视和认可,从这点可以看出晋商研究水平不高。孟伟说,他与一些学者进行过交流,问他们研究这么多年,究竟给省内培养出一支什么样的研究队伍?这些学者感到非常后悔。
孟伟还对当前总结出来的晋商精神感到无法理解,他说,所谓的晋商精神难道在其他商帮身上就没有?比如说诚信,哪个伟大的企业不讲诚信?如果一个东西放到任何人身上都适用的话,还谈什么晋商精神?
孟伟说,现在的晋商研究缺乏对晋商历史的把握,许多学者不知道晋商究竟是什么地方 “了不起”,当年的茶叶是怎么卖的,恰克图是怎么建立的?他说,许多学者20年前讲的东西和现在讲的东西几乎没什么区别,也没有什么新的内容。
记者随后通过电子邮件给孟伟发了采访提纲:一是如何看待当前的晋商研究,其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二是有学者认为晋商研究以前比较散乱,没有像徽商研究一样形成一个理论框架,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心中有没有一个大致的研究框架?三是有人认为晋商历史的许多东西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并不相适应,也没有可通用性。您怎么看这样的观点?晋商当年的东西对当前的晋商企业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四是晋商精神的内涵应该是什么?如何概括其内容。五是晋商博物馆启动的晋商大典会给晋商研究带来什么?六是如何看待资金与晋商研究的结合?七是介绍一下个人简历。
邮件发出没多久,孟伟再次打来电话,他说,目前晋商研究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政府在晋商研究中起什么作用。二是研究队伍和研究方法如何解决。三是研究成果涉及到谁来用和怎么用。孟伟说他不反对文学家写关于晋商的东西,但他反对文学家对晋商历史进行歪曲。
孟伟认为,晋商当年的成果对今天的企业指导意义太大了,但许多学者并不知道怎样与现代企业相结合。晋商的许多金融理论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指导意义看不出来,过去晋商用书信的形式,现在银行只不过是用电信的形式来处理事务,本质没有什么区别。
孟伟说,现在许多学者都不去整理晋商资料,资料不整理研究也不会有什么提高。
3 未来方向
作为一个年轻学者,宋丽莉认为,今后晋商研究要加强研究力量的整合,以开放视野、开放心态、开放姿态搭建一个广泛的研究平台。同时要加强对研究方向的整合。她认为,过去30年的研究在晋商文化、金融票号、晋商制度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就,今后研究重点在如何多元展现、充分挖掘晋商丰富文化内涵、商业内涵,如何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对晋商、新晋商关注,如何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沟通等等。
宋丽莉认为,研究能够得到资金支持是好事,能起到推动作用,但关键还是研究成果与企业的对接。目前研究是书斋式,而企业则是自我式,双方没能有机结合。她说,年轻学者会将一些研究重心放在新晋商的研究上,因为目前在新农村等建设过程中,新晋商的影子总在闪现。同样作为新时代人群,一味为老祖宗唱赞歌显得与新环境不符。新的研究视角是突破、是途径。
宋丽莉介绍说,山西晋商文化研究中心目前有5人,年龄最大的40多岁,算是一支比较年轻的研究队伍。今后的晋商研究愿景是加强资料收集整理;深化、细化晋商研究;加大晋商宏观研究;加大山西民营企业研究力度;重视晋商精神内涵的诠释和主流商业价值的塑造对新晋商企业文化的建设作用;加大晋商题材的产业开发研究。
孟伟说,晋商的实物有历史研究价值,但从收藏角度来说不会是价值连城,因此晋商品牌价值必须与现代应用相结合。孟伟提出,晋商品牌开发一是要对历史有把握,二是对现代应用要科学。晋商品牌开发必须巧妙地利用晋商的历史史料,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作者:商报记者 冯伟 漫画/赵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