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人”赵晓艳:女人要敢于做梦

标签:
杂谈 |
分类: 企业家传 |
行至今已经整整十年,“我亦茶,茶亦我”,她说,这讲究一种缘分。
己”,她总是一边笑一边反问:“您觉得沾染了胭脂粉味的茶还有那么香吗?”
每天凌晨拖着疲惫的身体从自己经营的璐瑶轩回到家,老公心疼,勒令她以后早点儿下班,她非但不听,反而
比以前更执拗。她毫不讳言,“我本来就是个工作狂”。
贵川等产地茶园收茶……
普及茶文化有种动力叫“责任”
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赵晓艳在写字板上一笔一画地给学生们写下了元稹的这
首宝塔诗,并一字一词地开始解释。
简史的讲述,手中的笔也一刻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下心得,时而颔首顿悟,时而会心微笑。从西汉至唐宋,再
到明清,她津津有味地讲授着各历史阶段的茶艺文化,课程结束时还会带着学生认真回顾一遍。每期十节课,
赵晓艳独揽八节。而这些所谓的学生中,有太原市某区的区长,有税务局领导,有同行,也有卖字画和翡翠的
商人,年龄最大的有四十多岁,最小的也就二十刚出头。
明了大家对茶文化的认可。”赵晓艳欣慰地说。
实不是最终目的,与赚钱相比,她更注重精神满足。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研习茶文化,她工作的劲头
一天比一天足,每天凌晨两点回家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她也讲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只是管这种动力
叫“责任”。
才可能泡出好茶。光顾璐瑶轩的茶友很多都是冲着她才慕名而来。课堂上,每讲到一灵感处,她会突然想起自
己的一些“真家伙”,便招呼店长找来朋友从国外淘来的宝贝,茶筅、茶碗、铁壶……一边讲授,一边表演。
看着她跑进跑出的认真劲儿,学生们都笑了。
换一次。
古色古香的氛围中与茶友交流、品茗、弘扬中国的茶文化,几年来,她乐此不疲。
过程,“累,并快乐着”。
女儿,是愧疚,也是寄托
。时日一长,对女儿的思念日益加深,直到去年,才决定把女儿接到身边。从此,工作和家庭成了她两头的牵
挂。
着法子弥补这些年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的愧疚。”赵晓艳回忆,女儿不在身边的时候,常常孤枕难眠,于是养成
了在QQ空间给孩子写日志的习惯,“我希望有一天,等女儿长大了,可以明白妈妈是这个世界最爱她的人。”
字。
问“为什么呢”,女儿认真地回答道,“你看,茶馆的名字里就有我的‘璐瑶’呢,那你肯定是为了我啊。”
听着懂事的女儿突然说出的这番话,赵晓艳的眼眶湿润了,她默默地告诉自己,为了女儿,就是吃再多的苦也
值得。
姆这几天不在,我又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担心她跑出去玩,只能把她反锁在家里。”下午2时,茶馆里的人不
算多,她急忙抽出两个小时回家看女儿,给孩子洗澡、炸薯片、洗衣服。6时左右,当客人渐渐多起来,她又将
孩子锁在家中,转身来到茶馆。
好做人做事,懂得真善美,对得起爸爸妈妈为 ‘璐瑶轩’取的这个名字。”
璐瑶对小朋友们说,“快看,我妈妈正在飞机上学习茶文化呢”。
不仅仅做山西的一朵奇葩
都没有,还谈何梦想”。而赵晓艳也就是凭着自己敢做梦的勇气,毅然放弃了在朔州市自来水公司做一名普通
职工,经过年复一年的努力,终于成为山西璐瑶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每一天都历历在目。从02年放弃工作,背井离乡来到北京五福茶馆,04年派往杭州拜师茶艺界名师阮浩耕门下
习茶、研茶。之后回到山西朔州老家创建起璐瑶轩,08年在杭州成立璐瑶轩二部,09年进驻太原开设璐瑶轩旗
舰店。这些年的经营中,她不断推陈出新,改变了传统茶清饮的方式,研究出以茶为主、茶点茶膳为辅的新派
风格。
化的载体,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推广和普及,它才可以真正延续。开设茶艺师培训班的
这些年,每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各地开起茶馆,她觉得功夫没有白费,这成了她引以为傲的事。
让人‘忘神’啊”。
恐怕花一辈子时间都研究不完,为了传播茶文化,就是再累我也绝不放弃”。
向全国,走向世界,把中国的茶文化发扬光大。这就是她的梦。
去云贵川等产地茶园收茶。
天都特别珍贵。
晨报实习记者刘帅
前一篇:"主人"不是"仆人"封出来的
后一篇:谁来帮助吴静鹏根艺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