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从民生目标向民权目标转变
(2010-05-23 16:47:43)
关注民生始终是社区的主旋律。然而,民生毕竟是一种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民生是果,那么民权就是因。只关注民生而不注重民权,就会只看现象不问本质。
比如说制定物权法,其意义何止成千上万件民生实事。它将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后新文明的开始。市场经济的道德学家和理论家对此早有清醒认识。大卫·休谟说,分立的财产得到承认,标志着文明的开始。规范产权的规则似乎是一切道德的关键之所在。他还认为,英格兰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政府干涉财产的权力受到了限制。亚当·弗格森把野蛮人定义为不知财产为何物的人。亚当·斯密则说,“谁也没有见过一个动物,用某种动作或本能的声音向另一个动物说,这是我的,那是你的。”而哈耶克对财产的论说更是一锤定音:“哪里没有财产,哪里就没有公正。”
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专有财产权的个人要求一个保护这种权利的政府,而一个值得肯定的政府也必然以保护专有财产权为己任。离开以保护私有财产为主要奋斗目标的政府,似乎就不可能有任何先进文明的出现。
其实,所有民生问题的背后都是民权问题。看病、医疗、保险,是公民生存权的要求;上学难、学费贵,事关公民受教育权;拆迁、旧城改造,反映的是公民居住权;公交优先、公路扩建,说的是公民出行权……
社区正面临着从民生目标向民权目标的转变,希望能更多关注民权,因为不能明确权力的源泉将导致物欲横流和绝对腐败。
□迟国维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