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速度全国第一的开发区为啥没垃圾
(2009-03-26 16:07:46)
标签:
杂谈 |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山西“绿色火车头”
经济技术开发区里没“垃圾”
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投资10亿美元在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立了“富士康工业园区”,进行高科技铝镁合金产品的加工生产,有200多家企业为其生产配套产品,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铝镁合金深加工基地。工程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300亿元,吸纳8万人就业。此项目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每年还将产生数千吨的工业污泥,其中一种是含镍污泥,属于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000吨;另一种是含铝污泥,属于普通废物,产生量为3000吨。富士康处理这些工业污泥通常采用安全填埋的办法,实践证明这种办法不能彻底解决污泥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富士康工业污泥被全部消化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金旺认为:富士康的工业污泥问题不解决,“绿色经济”就会成一句空话,更谈不上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召集省市区环保部门商讨解决问题的同时,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对工业污泥实地化验分析,终于找到了最佳处理办法:将其掺在水泥熟料中,经过1600℃高温煅烧后,使其晶体发生转换,不再含有有害成分,从而达到安全利用的目的。张金旺主任带领区环保部门负责人三下江南,找企业,谈合作,终于与湖北一家专业厂商签定协议,免费回收。该厂免费回收后,从中提取贵重金属。对含铝的工业污泥,高温煅烧后成为生产棕刚玉的原料,棕刚玉生产厂家以300元/吨的价格全部回收。通过循环利用,富士康工业污泥被全部消化。
废渣废水循环利用
为了改善区内的空气质量,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拆除了燃煤锅炉,实行集中供热,还专门引进了一家现代建材公司---中美合资福兴斯达建材有限公司,对企业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有偿回收,制成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中。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求园区企业污水要全部达标排放,用水大户如富士康工业园、蒙牛乳业、嘉禾啤酒等企业均按要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富士康污水处理设施就建了5处,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甲类水排放标准。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BOT模式建设的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将于今年5月建成投产,污水日处理能力为10万吨.建成后开发区内及小店等周边地区的生活、生产废水将全部得到处理,
污水达标后作为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完全。
循环经济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制定了绿色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绿色园区标准,并建立了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严把环保关,坚决杜绝不适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入区。管委会在全省开发区率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发展速度,全国开发区第一
“绿色火车头”带来园区经济飞速发展
2001年6月,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7月,开始全面起步建设。六年多来,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建设新兴产业规模化示范区和绿色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依托山西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技术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基本形成了“四大产业基地和一个专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国际级新材料加工基地、特色鲜明的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省级信息产业基地、省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省内最具规模的生物制药产业园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山西省投资环境最优,对外开放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自主创新能力最强、新兴产业最集中,对周边带动作用最强的区域之一。
2002年--2008年,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工贸收入从4.7亿元增长到206亿元,年均增长103%;工业总产值从1.6亿元增长到152亿元,年均增长95.55%;财政总收入从362万元增长到7.6亿元,年均增长18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列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02亿美元,约占全省同期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6。目前,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排名由2002年的最后一位前移了12位。
产业构成:四大基地,一个专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