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污染企业搭上CDM列车
---从浙江红火集团申报CDM看水泥行业的生机
中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居世界第二位,水泥行业是二氧化碳重要的“生产功臣”。“排污”和
“减污”,对水泥行业来说,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能把这枚硬币玩大的企业,必是能够妥善处理两者关系的高手。正如浙江红火集团王金火董事长所说,没有环保意识,就办不好“污染企业”。
从上马日产1000吨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技改项目;到引进烘干立磨制备生料等国内领先设备和技术,上马日产2000吨水泥生产线;到投资4.2亿元,从丹麦、德国、荷兰等国引进关键设备,启动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到利用回转窑余热,建设发电项目,拉伸产业链;再到今年申报CDM合作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红火集团水泥产量,五年内从60万吨提升到500万吨,每走一步,都是环保意识推动的结果。
飞机晚点了,幸好赶上了发改委会议
7月31日,国家发改委CDM项目审批会议如期召开。按照规定,各地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CDM项目时,当地发改委必须派人参加,否则项目不予审批。下午3点,大会主持人问:“浙江红火集团项目代表来了没有?”“来了!”随着一声报道,由浙江发改委、浙江红火集团、北京绿源伟业咨询有限公司组成的项目组代表,推门而入。好悬!
7月30日晚,一场大雨让浙江代表误了航班。整个晚上,他们都在打听飞机起飞的时间。与此同时,正在北京等候的绿源伟业的代表,也是一夜未合眼,不断打探消息。终于,浙江代表搭上了第二天清晨的第一趟飞机,终于,双方会师,踩着点赶上了审批大会。也许是历尽磨难、苦尽甘来,审批进行得十分顺利。大会宣布:浙江红火集团申报的水泥生产线7.5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本项目建成后年供电量约49,350MWh,预计在7×3年可更新减排计入期内,实现GHG减排895,398tCO2。该项目将向英国企业出售22.39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额度,通过价值置换,预计可创效益近200万欧元。
此时距离绿源伟业与浙江红火集团签订CDM项目合同,仅仅过去了三个月。这在CDM行业,并不多见。现在,该项目已经进入到上报EB阶段。
办“污染企业”,一刻离不开环保
树立环保理念,坚持技术改造,做好节能、循环经济文章,是红火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法宝。2000年,水泥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部分水泥企业望而却步,一些项目纷纷“流产”。形势所迫,应当放手一搏,红火集团积极寻找技改“短板”,补足“短板”。2001年3月,上马日产1000吨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技改项目,吨水泥成本下降15元左右,为企业发展赢得先机。初尝甜头的“红火”并不满足于现状,紧接着上马日产2000吨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大刀阔斧地进行生产结构调整,淘汰落后机立窑,引进烘干立磨制备生料等国内领先水平的设备和技术,集团生产规模迅速从60万吨跃升到250万吨,水泥品质大大提高,获得了国家级“免检产品”荣誉称号,企业筋骨进一步强壮,跻身浙江省“最具成长性百佳中型企业”行列。
2004年,水泥制造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规模效益成为竞争的“法宝”,
红火集团作出惊人抉择:投资4.2亿元,启动日产5000吨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项目!其关键设备从丹麦、德国、荷兰等国引进,并采用国内先进的水泥粉磨工艺和予均化技术。该生产线的建成投产,节电节煤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三项合计每吨水泥可节约成本15元左右。
2006年,红火集团先后投入1.5亿余元,上马节能技改项目和环保治理项目。红火集团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利用新型干法回转窑余热,建设发电项目,拉伸产业链,一期总装机容量1.5万KW带补锅炉的余热发电项目已建成投产,每年可为企业提供1.2亿千瓦时电力,相当于节约1.76万吨标准煤。二期余热发电项目被列为国债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发电0.8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6万吨。用余热来发电,废渣造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煤渣、废渣灰作为水泥混合材和生料组成部分,提高水泥产量,年可节约标准煤5万吨,吨水泥成本下降10元。同时该集团投资500多万元,对厂区全部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把电厂废水、生产废水、生活废水和地表水,通过循环水沉淀池沉淀处理,将其用作生产用水,这样一来,基本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目前,高能耗高污染在红火集团已被循环经济所替代。今年,运力再次成为水泥销售“瓶颈”,集团投资5000万元建成的从贺村火车站至厂区,总长2.95公里的自备铁路专用线投入运行,年可节约运输成本近3000万元。现在红火集团已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千家重点节能企业名单。目前他们的煤耗是115kg,电耗是80kwh。但他们并不满足,确定了下一个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再降低10%。
对此,
他们看好CDM项目。
浙江红火集团王金火董事长说,CDM正式实施后,将成为集团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的新平台。红火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总能走在行业前列。王金火表示,争创中国名牌,跻身于全国水泥二十强。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目前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经济建设阶段,这为水泥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绝大多数国家的水泥消费都有一个持续高速发展时期,当人均累积水泥消费量达到20-22吨时,才进入稳定消费时期或消费开始回落。我国现阶段人均累积水泥消费量约为9.3吨,还不到消费高峰的一半。据此分析,我国水泥消费的高峰期可能在2020年左右。未来十年仍是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据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建材处吕桂新处长介绍,今年1-8月,我国累计生产水泥8.56亿吨,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6%,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可喜局面。从产量增长看,中西部地区增速已高于东部地区。
今年上半年,全国水泥投资较去年有较大涨幅,同比增长54.27%。从投资方向看,主要新型干法水泥和循环经济项目。我国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已取得一定进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由2007年初的50%上升到53%。新建成投产的生产线70%以上是日产4000吨以上规模。此外,余热发电项目的投资也大幅增加。
在水泥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部分人士表达了一定的担忧:目前很多水泥企业动辄就表示将扩张产能,目标多在1000万吨以上,但后期产能过剩不可避免,据悉,目前有30--40%的热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而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可回收其中的65—90%。目前我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水泥企业,尽快抓住CDM的机遇
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2006-2010年)正好与《公约》附件一所列的39个工业发达国家的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相重合,恰是CDM项目国际碳排交易市场上买家需求最多的时期。
随着我国大量新建PC窑的陆续投产,CDM项目开发潜力很大。因为水泥企业PC窑纯低温余热发电CDM项目的范围明确,技术成熟,建设期短,项目概念文件编制较简单,基准线研究和减排量预测较易,监测计量核实准确,项目谈判容易达成协议,因而项目可以较快获得审定批准,正式启动快,实际收益回收也较快;这对交易双方,中介机构以及CDM执行理事会等各方面都非常有利。
一般来说,一台5000t/d
PC窑配备8000kw的纯低温余热发电装置,每年约可生产3.5~4万吨的CO2当量减排额度,视余热锅炉和发电机组的效率而异。如果吨熟料的余热净发电量能达到36kwh,则每年可以达到4万吨的CO2减排当量。按目前国际平均价格7.5美元计,每年就给企业增收240万元人民币。加之我国现有名列全国10强的大型水泥集团公司都拥有多台至数十台2500t/d~10000t/d的PC窑,将它们捆绑在一起申办一个CDM项目,在1~3年之内分阶段实施。这样CO2交易额度增大,各方的交易成本降低,更是CDM执行理事会所推荐的。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或其他的重化工行业相比,我国水泥工业独具这种优势,应充分利用之。粗略估算,到2010年我国水泥工业有一半的2500t/d以上的PC窑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的话,则届时可供CDM国际销售的CO2减排额度将达每年1000万吨之多。的确是一个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的良好途径。
CDM项目除吸收外资,还有一个更主要的目的,就是引进先进的废料预处理与燃烧技术与装备,自主创新具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国际碳交易的全部收益应完全用于烧废料的技术开发项目上,多少可以补充一些国家对此项目的资金投入。
2006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要求,2008年底前各地要淘汰各种规格的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进一步削减立窑生产能力,有条件的地区要淘汰全部立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关停并转年产规模小于20万吨和环保或水泥质量不达标企业的生产能力。
根据到2010年末全国完成淘汰小水泥产能2.5亿吨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淘汰落后水泥产能量化指标。其中,目前新型干法水泥产能比重较低的河北、山东和广东三省,2007-2008年将分别淘汰落后产能1500万吨、2000万吨和1500万吨,2009-2010年将淘汰1200万吨、2500万吨和1500万吨。
一方面,国家出台政策,关停并转小水泥;另一方面,我们正赶上发达国家从明年起进入购碳需求旺季。中国水泥企业应该抓住CDM机遇,搭上CDM列车,这不仅仅是为了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出售CO2减排额度来获取一些额外经济收入,更重要的目标是通过CDM项目的运作,树立水泥企业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引进消化新工艺、新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重要的效益。如果多数水泥企业这样做了,那么我国水泥工业的整体提升,由大变强必将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