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文化”还是“没文化”?(迟国维)
2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召开全国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局长李毅中表示,11月25号、26号两天之内连续发生三起特大煤矿事故,性质十分恶劣,后果严重,教训深刻。
什么样的深刻教训,还是怎样防止权钱勾结,还是需要什么样的安全机制?同样的教训年年吸而不取,难怪李毅中又一次愤怒了;但是李毅中年年愤怒,也不解决问题,又该谁发火呢?(11月27日23:14
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c/2006-11-27/231411630445.shtml)
矿难年年发,检讨年年作,检讨完机制度检讨政府,但是很少有人对矿工进行过检讨,对矿工的生活态度、生存方式做过反思。
28日的《新京报》社论做了深入的挖掘:如果在制度上能够给作为举报人的矿工以足够多的物质奖励和人身保障,矿工的举报热情就不会因担心遭到报复而熄灭。也只有在矿工被充分发动起来后,以保护矿工人身安全为宗旨的安监法规,方有“严格起来,落实下去”的保证。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28/2006/11-28/021@021314.htm
我认为,还应该再深入一步,在山西矿工中,有一句玩笑话叫“煤文化就是没文化”。矿工们称自己是两块石头夹着一块肉,命贱!矿工们不是不知道安全、合同、劳动保护,而是觉得那东西没用,有人能雇自己就不错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把生命当回事的,不仅是黑心的矿主,还有麻木的自己。“煤文化”形成一个巨大的怪圈,一方面挖煤挣钱是为了提升生命价值,另一方面提升生命价值的方式又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当年《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到南丹采访时发现,矿工们对矿主没有太大的抱怨,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在矿上很正常。
全面提升生命价值,尤其是提升社会底层的生命价值,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也是连续的矿难需要我们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
见11月29日<信息时报>28日新华报业网30日<海峡都市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