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愚人节可以这样快乐
又到愚人节,关于愚人节的议论多起来。其实,愚人节不是在别人时刻警惕的情况下还能骗得别人满地找牙,也不是骗了别人还能让他心存感激,而是从骗与被骗之中得到真正的快乐,这才是愚人节存在的意义。
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坦诚相见的基础之上。一个是
愚人不伤人,一个是被愚而不恼。愚人节所追求的是,一种开怀大笑的快乐,一种充满阳光、充满智慧的快乐,是聪明之乐、君子之乐。
中国人也喜欢愚人取乐,但往往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以害人损人毁人为目的,害人越深越快乐,置人于死地就是最大快乐。这是一种小人之乐、没事偷着乐,是躲在暗处独自享受的阴险之乐。
杂文家闵良臣说过一个典故。甲乙二人为《水浒》中那黑旋风叫“李逵”还是“李达”争论不休,直至脸红脖子粗的20元赌资打起赌来,于是请某文学权威作证。某文学权威作证曰念“李达”,乙于是欢呼雀跃的赢了20元。甲怒问先生为何,先生说,你虽然失去了20元,我们却要害他一辈子认为黑旋风是李达,出一辈子丑!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愚人取乐。
在中国愚人取乐的双方是不平等的,愚人者往往高人一等,或者自以为高人一等,不怕你生气,你越生气他越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有愚人的特权。被愚者往往是弱势群体,他们不敢生气,再生气也要装出高兴的样子,只是在心里恨死对方。所以无论有多少人喜欢,也变不成一个全民的节日。
当然我们也有正确的快乐观,只是过于理性,过于严肃认真。常见的观点有,“工作是快乐的”,“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是快乐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是最大的快乐”,等等。由于过于追求快乐的社会意义,往往忽视了快乐的本身。快乐是做给别人看的,快乐甚至成了一种待遇,一种只要达到一定级别才能享受的快乐。岂不知,快乐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越来越不会快乐。
应该感谢西方的愚人节,它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快乐很简单,快乐就是开怀一笑,快乐就是几个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坦诚相见的朋友抱在一块,哈哈大笑,笑出泪来。
迟国维
北京市建国路93号万达广场《华夏时报》
国内部 1000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