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种男人连生气都在作秀

(2006-03-05 19:03:47)
有种男人连生气都在作秀
   我看电影从来记不住导演的名字,但陈凯歌的名字却记住了;不全是因为电影,是因为他的两次生气。
   一次是在《无级》公演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某电视台记者问:“如果《无极》票房惨淡,会否对你有影响?”这本是个正常的提问,任何一部电影上演前,票房都有好坏两种可能,记者提出一个概率占到50%的问题,再正常不过。谁知陈凯歌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你说这种话是何居心?这就好比,我的孩子刚满月,你来问我他会不会夭折一样!”当时觉得陈大导演也太小家子气了,这也至于气得快把眼珠子掉下来的程度吗。
    后来才明白,陈大导演哪里是生气,明明是作秀!他是在给记者找卖点,生气用的都是鲁迅的话,骂人用典,陈大导演多有文化。现在的娱记已经懒到采访对象不给卖点就不写稿的地步,陈大导演又发红包又制造卖点,容易吗!
   其实是挺理解陈大导演的,让自己老婆抛头露面,玩转3.5亿,万一玩不转,怎么办?陈大导演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帮助老婆把片子卖出去,至少要把3.5亿赚回来。所以陈大导演可以喋喋不休地跟鲁豫夸自己老婆,又漂亮又能干又侠气,女中豪杰。一个大男人面对电视观众和一个小女人夸自己老婆,甚至不惜贬损自己,容易吗!
    也许是钱还没有全部赚回来,要不就是还嫌赚得不够,这不陈大导演又生气了,把全国人民无比爱戴的《馒头》告上法庭,并愤愤然:“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这回真的有点破口大骂了。按说别人用另外一种方式宣传自己,分文不取,又不瓜分利益,高兴还来不及;跟何况人家还娱乐了全国人民,但是陈大导演偏偏又生气了,这也太假了吧。
     一个男人如果太在意自己的老婆,太在意自己的钱,就会变得假迷三刀神神叨叨,就会变得不那么男人,连生气都作秀,还算男人吗。
见2月14日《现代快报》
“半截子”文化
   “半截子”文化在中国很有市场,古今皆然。最早把“半截子”提升成“文化”的,大概是大宋朝开国宰相赵普。知道赵普的人不多,但他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却妇孺皆知。赵普是个大老粗,却爱做手不释卷状,赵普曾经得意洋洋对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从此“读一半”的“半截子”文化,成为许多聪明精英法宝。
   “读一半”是很有讲究的,上半下半左半右半,到底要哪一半?聪明人要的是对自己有用的一半,能证明自己正确的一半。把“半截子”文化普照到老百姓身上,就是赵普所说的“治天下”。任何事情都要有选择地告诉老百姓一半,这一半是我认为对的,是对我有用的。把一半长期贯彻下去,我的思想就成了真理,我的话就成了语录。老百姓听到的全是一半,一半就成了全部。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还记得拿破仑的名言吗? “中国就是一头睡狮。它一旦醒来,就会震惊世界!”其实在法国人著的《拿破仑传》里,原话是:“中国,这是一匹睡狮,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它一旦醒来,就会震惊世界!” 在“半截子”文化阉割下,就变成了让中国人振奋的名言。
    还记得爱迪生的名言吗?“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这话今天还激励着不少人,其实后面还有一句没有被国内摘录: 但是这1%的天分是至关重要的。据说,当时是按照全话翻译的,正赶上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人民要“艰苦奋斗,振兴中国”的时候,为了鼓舞人民势气,反对“天才论”,上面领导把最后一句删了。不知道这位领导姓字名谁,但肯定精通“半截子”文化。
    “半截子”文化有很多好听的说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你说精华就精华?)活学活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其实就是为自己所用)。
     “半截子”文化是彻头彻尾的唯心的实用主义,是对整体文化的嘲弄和藐视,是老百姓所讨厌的“滚刀肉”“总有理”。它只要在专制时代才能生存和发展,多元文化是“半截子”文化的克星,在走向多元时代的今天,它越来越没了市场。只是中国的专制时期实在太久,因此我们不得不对“半截子”文化保持应有的警惕。
见2月16日《现代快报》<杨州时报>4期<社会观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