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几研朱晨点易”是什么意思?

标签:
文化教育历史 |
分类: 书林折枝 |
在天津博物馆参观,看到下面这副书法作品——
上联语出宋代陆游的诗《闲咏》
莫笑结庐鱼稻乡,风流殊未减华堂。
茶分正焙新开箬,水挹中(左氵右霝)自候汤。
小几研朱晨点易,重帘扫地昼焚香。
个中富贵君知否?
不必金貂侍紫皇。
下联语出宋代釋德洪的《赠王司法》
轻帆已有渡江期,高会清游惜此时。
水阁飏烟晴试茗,雪窗剪烛夜论诗。
冲寒远鴈来横浦,弄色新梅半糁枝。
林下自知无一事,亦应风月动关思。
这幅作品字好、内容好,令人无比喜欢。昨日省城书法家到我们公司“送祝福,写春联”,借此良机,我向著名书画家狄少英先生讨要墨宝,书写的内容正是“山几研朱晨点易,雪窗剪烛夜论诗”。
“山几研朱晨点易”,山几,书几的一种,可能是两头往上翘的那种,也可能诗人自谦,说自己的茶几比较简陋。研朱,磨研朱砂。成语有“滴露研朱”,指滴水研磨朱砂,也即用朱笔评校书籍。唐代诗人高骈《步虚词》中有“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珠写《周易》”的诗句,看来古人读书时喜欢用朱笔批注,便于加深理解。晨,早晨,一起床就读书,足见用功之勤。点易,点校《易经》。《易经》为群经之首,是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且必须理解透彻的一部经书。这句诗翻译成白话,就是一大早起来,我就坐在了我简陋的书几前,刻苦钻研起《易经》来,遇到重点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疑问之处,我会用笔醮着朱砂点校与批注。
“雪窗剪烛夜论诗”相比容易理解,雪窗,下雪后窗户上堆了积雪,或者推开窗户能看到积雪,都可称之为雪窗。剪烛,点燃蜡烛,时不时需要剪一下长长的烛芯,以防火苗跳动。诗,指《诗经》,也是四书五经中的重要典籍,古代读书人必读的功课。《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载,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孔子对《诗经》的评价很高,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即可以培养纯正的思想,并且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作用非常大。这句话用白话来描述,就是下雪天的夜晚,我点上了蜡烛,认真地研读《诗经》,时不时的,烛火会窜起来,我会把烛芯剪短些,一直读到很晚。
总而言之,这副对联表现的是古代读书人晨读与夜读的状态,把这样一副具有诗意和美感的联语挂在书房,那是再称景不过了!
前一篇:与东贵同学的一个约定
后一篇:津门点滴(7)三幅书法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