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逮住蛤蟆,攥出尿来”引出的恶作剧

(2018-12-20 08:26:24)
标签:

文化

娱乐

教育

分类: 书林折枝

不知不觉就卷入了一场“识字”的风波中。

这两年来,不时有人晒出这幅书法作品来,考验大家的认字水平、甚至文化底蕴。

就是这幅——

关于这幅书法作品的功力与水平,我们先不去讨论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它写了什么?

 

设计陷阱的人是这样解读的——

没文化真可怕

后悔当初学习不认真

大师写的真的是“前程似锦,继往开来”吗?

可是,我这个略有些文字辨识能力的人看了好几遍

咋看都是“逮住蛤蟆,攥出尿来”呢?

于是有人开始考证,找到了这八个字的出处。

它最早是刻写在一件陶器上的

https://ss2.baidu.com/6ONYsjip0QIZ8tyhnq/it/u=3882476081,1572656487&fm=173&app=25&f=JPEG?w=640&h=400&s=342267B18B8C655D928508E80300A010

它的内部是这个样子的——

https://ss0.baidu.com/6ONWsjip0QIZ8tyhnq/it/u=1028469999,1070289680&fm=173&app=25&f=JPEG?w=640&h=417&s=A40E95574217367EC625093D0300E048

里面赫然就是一个蛤蟆呀

又有好事者用篆书转换器将两段文字进行组合对比

 

前程似锦 继往开来

 

逮住蛤蟆 攥出尿来

还有人考证了甲骨文、大篆、小篆,连《书法报》也出面拨乱反正了,得出的结论很明确——


https://ss1.baidu.com/6ONXsjip0QIZ8tyhnq/it/u=3800831689,3944764175&fm=173&app=25&f=JPEG?w=556&h=347&s=273043227DB92FAD77A829360100C092

瞬间,我们恍然大悟......

原来,网上流传的这件作品与“前程似锦,继往开来”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它就是最接地气的“逮住蛤蟆 攥出尿来”。这个玩笑开得有些大吧!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一般来讲,没有受过严格的专业学习,想要轻松辨识甲骨文、篆书、狂草,那是相当有难度的。

比方,近些年来流传甚广的认字笑话——“妇女之宝”、“杜甫能动”、“好狗边上飘”,已经成为书法界的搞笑“爆款”。

 

 

 

 

 

 

还有人又把郭沫若先生那个兼具“山东情妇馆”和“心在情妇那”双重意义的题款又翻出来再笑一遍。

1959年,郭老到山东博物馆参观时书赠一幅作品:“纵有寒流天外来,不教冰雪结奇胎。东风吹遍人间后,紫万红千次第开。山东博物馆。”1992年山东博物馆千佛山北麓博物馆主体建筑落成时,用了这“郭体”书法中的五个字,没想到被人这么“解读”笑话。

 

 

 

不是搞书法的,不是研究文字学的,不认识某幅书法作品,也不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难堪的是,对于弄不懂的东西盲从于某人的恶搞,弄假成真,以讹传讹,那就更让人难堪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我们不懂的东西,一是要虚心学习,二是要认真求证,不人云亦云,不自作高明,是务实的正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