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行记(7):美味豆青虫




连云港是海滨城市,美食自然与海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想吃新鲜美味的海鲜,来连云港真是来着了。
除了海鲜之外,连云港还有一道美食,听了一定让你大吃一惊。那就是一种长在大豆地里的绿虫子,当地人称其为豆丹。用它来烹制美食,并且让食客们连声称道,真的是一件奇事。
连云港地处黄淮南部沿海地区,一年四季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种植大豆。其辖下灌云县的大豆一直是当地特色农业之一,是著名的“大豆之乡”。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虫害一直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大豆作物的天敌主要为豆丹。豆丹一般是立秋前后入土越冬,春变蛹,夏成蛾,在大豆叶上产卵再孵化为幼虫。
豆丹,又称豆虫,学名豆天蛾,成虫出现于4至10月,生活在平地至中海拔山区,以取食大豆叶,低龄幼虫吃成网孔和缺刻,高龄幼虫食量增大,严重时,可将豆株吃成光杆,使之不能结荚。
由于豆丹是一种以吃豆叶、喝甘露为生的昆虫,不知从何时起,缺衣少食的人们逐渐开始对捕捉到的豆丹——这一天然的食品进行了食用。蒲松龄在《农蚕经》中写道“豆丹,捉之可净,又可熬油。法掐头,掐尽绿水,入斧少投水,烧之碟之。久则清油浮出。每丹一升,可得油四两,皮焦亦可食。”
我国不少地区有食用豆丹的习惯 ,而灌云县食用豆丹的历史据说已有300多年,现已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的美味珍品。
经纪人为了抓住灌云人爱吃豆丹的这一喜好,从八十年代开始,陆续从安徽、河南等大豆产区收购豆丹后投入灌云市场。目前,灌云县城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豆丹交易集散地,收购来自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甚至东北等地的豆丹,同时再销售给周边的县市。巨大的市场,也为豆丹人工养殖提供了商机。
每年的8-10月份是豆丹销售季节,豆丹供求两旺,虽价格在每斤50元左右居高不下,仅县城每天交易量仍在三万斤左右。
以前的豆丹,是灌云寻常百姓的家常菜。
如今的豆丹,是灌云人招待贵宾、馈赠亲友的保健佐餐食品。一般人真的吃不起!便宜的一盘几百,贵的上千!
豆丹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人体无法合成的氨基酸,有温胃、并有治疗胃寒疾病和营养不良的特殊疗效。风味异常鲜美,令人食之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