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掠影(50):寻访文学大师的故居

(2014-11-30 21:05:05)
标签:

文化

娱乐

情感

教育

分类: 书林折枝

欧洲掠影(50):寻访文学大师的故居
(茨威格故居前的雕像)

欧洲旅行,对于我这个曾经的文学青年来讲,那些著名作家的故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说点毫不夸张的话,青年时期,正是在欧洲那些大作家的伟大作品的熏陶与滋养下成长起来的,是他们为我平凡的生命涂染了五彩斑斓的色泽,让我思想的天空一天天辽阔起来,每一个捧读经典的夜晚,都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幸福之泉汨汨流淌在我的心中……

欧洲掠影(50):寻访文学大师的故居
奥地利萨尔茨堡:茨威格故居

茨威格出生有维也纳,但他的故居则在萨尔茨堡。这位大作家的故居隐藏在一座游客罕至的小山上。虽然房子现在是私产,不对外开放,但我还是很满意:隔着栅栏,我一边拼命打量那所房子,一边激动得有点哆嗦:知道谁曾来这里晚餐吗?罗曼·罗兰、托马斯·曼、詹姆斯·乔伊斯、托斯卡尼尼、房龙…… 在瞭望的瞬间,《昨日的世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象棋的故事》、《异端的权力》也纷纷涌上我的脑海,如此鲜活,如此迷离。

欧洲掠影(50):寻访文学大师的故居
法国巴黎:雨果故居

在我看过的艺术家故居里,这是最阔气的一处了。它原先是17世纪初的贵族宅邸。如果用时下房地产开发商的话来描述的话,它是“位于黄金地段,容积率超低,专为36位成功人士打造的文艺复兴风格豪宅”。它所在的浮日广场离塞纳河只有几百米远,步行去巴黎市政厅和巴黎圣母院都只要十多分钟的样子,宽阔的广场上是草坪、花园和喷泉,四边各有9幢面积约四五百平米的大宅。业主要多成功呢?看看其中一位的成就就知道了:他在这儿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的大部分写作任务,那部小说的名字叫《悲惨世界》。

故居里的一间展览室,是雨果为他另一处房子设计的中式风格的客厅,近年才在这里复原。如果这间客厅出现在一个具有儒家教养的传统中国乡绅家里,只怕要被斥为恶俗。但是置于19世纪一个法国小说家的府第,我们要称赞他对异国文化的渊博知识和前卫的趣味了。

欧洲掠影(50):寻访文学大师的故居
德国魏玛:歌德故居

歌德在魏玛居住了50年,在那里写成了《浮士德》。一个说德语的人,如果没去过魏玛,好比一个老八路没去过韶山。

我很崇敬歌德,也极喜欢魏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恩格斯对歌德的一段评价:“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粗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粗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欧洲掠影(50):寻访文学大师的故居

捷克布拉格:卡夫卡故居

我的一个朋友说,春天你别去布拉格:人挤得你连查理大桥都过不去!结果呢,桥我是像模特一样大摇大摆地过去了,但是卡夫卡的故居却是费了些力气才看到。

在所有我看过或有所了解的有名的故居里,卡夫卡的这处住所是唯一的一等奖获得者——它获得穷酸一等奖,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者。它只有约4平方米大,模样非常像北京大杂院里墙根儿下搭的违章建筑,偏偏它还就搭在和巍峨壮丽的皇宫、大教堂近在咫尺的这条巷里。我在想,卡夫卡想要在这样的“《城堡》”中蜗居,是不是也需要来场《变形记》?

欧洲掠影(50):寻访文学大师的故居

法国巴黎:王尔德去世的旅馆

从卢浮宫出来,走艺术桥横跨塞纳河,就到了左岸的圣日尔曼区,绕过首先遭遇的法兰西学院,来到巴黎美术学院,就是不幸的雕塑家罗丹高考两次都没考上的那所美术学院,对面有一条小胡同,胡同里有一家旅馆,是我心目中英语世界里最伟大的单口相声演员奥斯卡·王尔德去世的地方。

看看旅馆现在的装修,应该蛮对唯美主义诗人的胃口的吧?不过当初王尔德死在这里的时候,它不过是家寒碜的小店。

欧洲掠影(50):寻访文学大师的故居意大利佛罗伦萨:但丁遇见贝雅特丽齐

但丁故居我专文介绍过了,算不上阔绰,也不能说是寒酸。而与伟大的但丁有关联的地方还有一处,那是意大利佛罗伦萨最令我回肠荡气的地方,在阿尔诺河边。

从乌菲齐美术馆出来,顺着阿尔诺河边的路往老桥的方向走。经过老桥再走一段,就是圣三一桥。河边这条路和圣三一桥交会处,是相传但丁遇见贝雅特丽齐的地方。

看过英国画家霍利戴的画《但丁遇见贝雅特丽齐》:但丁从圣三一桥上下来,走到桥头,看到风姿绰约的贝雅特丽齐和女伴走过,他停住脚步,手扶在桥栏上,凝视着他心中的天使。

欧洲掠影(50):寻访文学大师的故居

暮色里的圣三一桥头,只有三五个行人,偶有车辆驶过。流动的河水渐渐失去亮泽,老桥上那些珠宝店的黄色砖房开始褪色。那一刻的阿尔诺河,有几分黯淡,有几分寥落,动我衷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