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开国太师封诚意伯谥文成公史传

(2023-03-11 21:13:48)
标签:

刘基

刘伯温

刘基传

刘伯温传

分类: 历史

一、溯远祖功德传家

    公名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人(今文成人)。先祖彭城郡丰沛人也。后迁陕西鄜延,名延庆者,北宋宣抚都统少保。延庆传光世,以平方腊功,为兵马总管;高宗南渡,统兵而从,因家临安(杭州)。光世传尧仁,过丽水而乐之,遂迁其族于竹洲。四传至集,又徙居青田之武阳,世所称南田福地也。遂世定此居。五传而至濠,是为公曾祖,仕宋为翰林掌书。会宋亡,乃隐遁自适。濠慈惠好施,每久雨积雪,登高而望,乡里有不见炊烟者,即分粮赈之。时乡人林融起义事败,元遣使录其名册,多牵连。使者道宿濠家,濠醉使者而焚其房舍,簿籍尽毁。使者无计可施,乃为更改册籍,牵连者皆免于难。

    濠生庭槐,博通典籍,为元太学上舍。槐生爚,通经术,为元遂昌(属丽水)教谕。是公祖、公父,后皆因公贵。

 

二、负雄才乱世沉浮

    公幼颖异,年十四入括城(属丽水)郡校,其师郑复初极器重之,谓其父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光君门庭矣。年十八读书石门洞,元至顺年间举进士,授江西高安县丞。大学士揭曼硕见公,谓人曰:「此魏征之流,而英特过之,将来济时器也。」后任行省属官,廉直不阿,与庸吏不合,辞官力学。至正八年,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论监察御史失职,为权臣所阻,再辞职归。

    方国珍起海上,官府不能制,乃举公为浙江行省都事。公议筑庆元诸城抗之,国珍气泄不敢犯。及元廷招谕国珍,公言方氏罪当诛死。国珍惧,厚赂公,公不受。国珍乃使人至京行贿。遂诏抚国珍,授以官,而拘管公于绍兴。未几,义兵蜂起,行省复召公剿捕,与石抹宜孙(元末名将)守处州(约今丽水)。经略使奏其功,执政者以方氏故,授以闲职,不予兵事。至正十八年,公四十八岁弃官还南田,著《郁离子》以明志。

 

三、遇明主出山定计

    时避方氏乱者争来归依,公稍为部署,寇不敢犯。客或劝曰:「今天下扰扰,以公才略,据丽水,并金华,浙江一举可定,因划江守之,此勾践之业也,舍此不为,欲悠悠安之乎?」公笑曰:「吾平生忿方国珍张士诚辈,今用子计,与其何异耶?况天命将有所归,子且待之。」

    及朱元璋下金华、定丽水,闻公盛名,厚币礼聘,公未应;总制孙炎盛情固邀。至正二十年,公五十岁赴应天(南京),陈时务十八策。元璋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公,宠礼甚备。

    朱氏时拥韩林儿为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公独不拜,曰:「牧童耳,奉之何为!」因见元璋,陈天命所在。元璋问征讨计,公曰:「士诚胸无大志,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游,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元璋大悦曰:「先生有至计,勿惜尽言。」

 

四、运奇谋连败强敌

    会陈友谅率军东下,陷太平(今安徽境内)、杀朱文逊(元璋义子)、花云,危及应天,又自称帝,国号汉,建都江州(今江西九江),其势嚣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南京紫金山),公张目不言。元璋召入内,公奋曰:「主降或奔者,可斩也!」元璋曰:「先生计将安出?」公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诱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元璋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公,公辞不受。

    友谅兵复陷安庆(时为安徽重镇),元璋欲亲帅军讨之,以问公,公力赞之。遂出师攻安庆。自旦及暮不下,公请直趋江州,捣友谅巢穴。遂挥军西上。友谅猝不及防,率家眷奔武昌。江州降。龙兴(南昌)守将胡美遣子求降,请勿散其部伍。元璋面有难色,公从后踢交椅,元璋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五、战鄱阳佐定天下

    初,公丧母,值兵事,元璋慰留之,未归,至此,请还葬。会苗军反,杀金、处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浙东摇动。公经衢州,为守将谕安诸属县,一夕乱平。国珍素畏公,致信唁。公答书,宣示朱氏威德,国珍遂入贡。元璋数以信问军国事,公条答皆中机宜。旋奉召赴京(南京),元璋方亲援安丰(今安徽寿县,韩林儿建都于此)。公曰:「汉、吴伺隙,未可动也。」不听。友谅闻之,乘机围洪都(今南昌)。

    元璋曰:「不听君言,几失大计!」遂引兵救洪都,与友谅大战鄱阳湖,一日数十接。元璋坐船督战,公侍侧,忽跃起大呼,促其更舟。元璋仓卒移别船,坐未定,飞炮击前舟立碎。友谅乘高见之,大喜。然元璋舟更进,汉兵皆失色。时湖中相持,三日未决,公请移军湖口断其后路,择日决战,友谅遂败亡。其后朱氏取张士诚、北伐中原、成就帝业,帷幄奇谋,往往属公。

 

六、辅朝政更建功勋

    朱氏即吴王位,至正廿七年授公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公上《大统历》,定律令,又请平反冤狱,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海宁降,公尽释其囚。次年,朱氏即帝位,是为明太祖。公复兼太子率更令,奏立军卫法。三月,改兼太子赞善大夫。

    四月,帝幸开封,使公与左丞李善长留守。公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乃整肃法纪,究办不避,人惮其严。中书省都事李彬不法,罪当死。善长素爱彬,请缓处。公不从,驰奏报准,立斩之。帝归,善长诽公不敬,诸怨公者亦交谤之。适公有妻丧,遂请告归。时帝营建中都未定,又急欲灭扩廓(元统帅)。公临行奏曰:「凤阳虽帝乡,非建都之地;扩廓未可轻也。」既而征西失利,扩廓北逃沙漠,竟为边患。其冬,帝手诏叙公勋绩,召回京师,赏赐甚厚,追赠公祖、父俱为永嘉郡公,公祖母梁氏、母富氏,皆封永嘉郡夫人。屡欲进公爵,公坚辞不受。

 

七、辞相位功成身退

    李善长数欲害公。会太祖欲罢其相,公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帝曰:「吾行相君矣。」公叩首辞之。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公与宪素善,而力言不可,谓宪有相才无相器。帝问汪广洋,亦曰不可。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奋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过于先生者。」公曰:「臣疾恶太甚,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后此三人皆败。

    洪武三年七月授公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公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次年正月赐告老还乡,公时年六十一。帝尝手书问天象事,公条答甚详而焚其稿。大要言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稍施以宽大。公佐定天下,料事如神。至此还隐山中,唯吟诗弈棋,口不言功。县令微服访公,公称民谢去,终不复见。其藏迹如此,然究竟为胡惟庸所害。

 

八、遭诬陷抱憾而终

    初,公言瓯、括间有闲地曰谈洋,南抵闽界,为盐盗聚所,请设巡检司守之。胡惟庸挟旧恨,使吏诬公,谓谈洋地有王气,公图谋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司以逐民。帝虽不罪公,然颇为所动,遂夺公禄。公惊惧,入朝谢罪,乃留京不敢归。未几,惟庸相,公悲曰:「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忧愤疾作。洪武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送归。抵家,病危,以《天文书》授子琏曰:「急上之,勿令后人习也。」又谓次子璟曰:「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连络。我为遗表,惟庸在,无益也。惟庸败后,上必思我;有所问,以此密奏之。」居一月而逝。公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一三一一年)六月十五日,薨于明洪武八年(一三七五年)四月十六日,享年六十有五,是年六月葬于其乡夏山之原。

 

九、通天人文韬武略

    公虬髯,貌修伟;生平刚毅,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帝感其至诚,任以心腹,每召公,则屏人密语。公亦知无不言。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帝每恭听其纵论王道,常呼公老先生而不名,曰:「吾之子房(张良)也。」又尝谓:[数以孔子言导我。」世人敬之若神明,以公为诸葛孔明俦也。

    公博通经史,遍览群书,学识渊博,古今罕有。其文章诗词与宋濂、高启并为一代之宗。传公亦能琴,善丹青翰墨,然世人鲜闻,盖为功业诗文所掩也。所著有《郁离子》、《犁眉公集》、《覆瓿集》等传于世,后并收入《诚意伯文集》二十卷中。另有天文地理卜筮等类书籍数十卷或存或佚。兵书则传有《百战奇略》十卷,为明清以来兵家所重。公尤精天象之学,虽多阴阳风水之说,非其至也;至于《烧饼歌》之类,则多后人之作而倚托于公名者矣。

 

十、炳千秋满门忠贞

    公初娶富氏,封永嘉郡夫人;继陈氏、赐章氏。陈氏生子男二,长琏次璟;章氏生女二。孙男三人:廌、虒、貊。琏,字孟藻,有文行。洪武十年授考功监丞,兼监察御史,出为江西参政。太祖常欲大用之,惜为惟庸党所胁,卒于官。

    璟,字仲璟,年少通诸经。太祖念公,每岁召璟晤谈,亲如家人。洪武廿三年,以璟为閤门使,侍帝左右。后擢升为左长史。温州叶丁香叛,璟为延安侯决策,破贼还,帝喜曰:「真伯温儿矣!」尝与燕王朱棣弈,棣曰:「卿不稍让耶?」璟正色曰:「可让处则让,不可让处不敢让也!」起兵篡帝位,召璟,称病不至。逮入京,犹称:「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下狱,自尽死。法官欲株连其家。棣以公故,不许。

    正德八年,加赠公太师,谥文成,赞曰「学为帝师,才称王佐」。嘉靖十年,刑部郎中李瑜言,公宜享位高庙,封世爵。帝准其奏。

 

 

第二十五世裔孙白水刘时远敬编

(据《明史.刘基传》、黄纪善撰《诚意伯刘公行状》等资料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