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美丽而亡》刊于《延河》2014年第10期
标签:
育儿 |
《美丽而亡》创作谈:
让死亡变美的方法是什么
陈 仓/文
这部小说如果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可信的话,那肯定是我的笔还不够成熟,因为这是发生在一个老人身上的基本真实的故事。
春天的时候,松江文化馆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是让我去参加一个“大美云间”的活动,意在给我提供一些创作素材。开始我是不感兴趣的,因为这样的素材与命题作文没有什么两样,而且现实的丰富性已经容不得作家再作其他的幻想。当我冒着太阳雨,走进活动现场的时候,我立即感觉到气氛是不一样的,像是走进了一个时光的博物馆。活动现场放在松江福利院,围坐在一起的除了艺术家之外,就是一帮子八、九十岁的老人,老人要不白发苍苍,要不满口无牙,要不已经耳目失聪,关键是他们凝固的表情,让人觉得时光是静止的。博物馆里展示的东西都是静止的,甚至对时间的流逝充满了期待。
后来,我就听到了关于叶老太太的故事,由别人转述的故事更加让人动容。故事讲到了叶老太太的黑白颠倒,讲到了叶老太太从不示人的身体,讲到了叶老太太的临终时刻。大家听着听着,许多人就流泪了,而讲述故事的老人却在笑,叶老太太的儿子也在笑,能笑着面对一位老人的离世,这肯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情节。讲故事的老人说,我们原来是很怕死的,总觉得自己就是“三等人”,等吃等睡等死,但是从叶老太太身上,我们再不怕死了。旁边有个八十五岁的老人,半是认真半开玩笑地说,我不但不怕死,还真想早点死,等我死了你们也给我涂点胭脂吧。叶老太太的儿子说,开始我们几个儿女还挺伤心的,但是发现老人离开的时候是那个样子,我们就安慰多了。
死亡是自然规律,我们试着想一下,如果没有死亡,或者每个人都有九条命,那么还有人在乎活着吗?人们还在乎活着的精彩与尊严吗?正是死亡的存在,才使得人们有了对生命的珍惜。哪怕就是一条蚯蚓,也是没有办法回避死亡的,你把一条蚯蚓剁成两段,它们可以变成两条蚯蚓,如果你把它们剁成碎片呢?它们还可以恢复生命吗?在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死亡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活着的时候,能够让死亡不再变成凶神恶煞的样子。
那么能让死亡变美的方法是什么呢?这就是一个作家希望回答的问题,这部小说以写实的手法,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都会离开,只有善待老人,善待暮色苍茫的生命,哪怕是仅剩最后一口气,或者已经是横陈的一具尸体,我们都不要轻视,都不要放弃美,哪怕是臭美。只有这样,死亡自然而然,与这些老人一样,依然是和蔼可亲的、慈眉善目的、洗尽铅华的一位长者。
《延河》2014年第10期上半月目录
[小说榜]
空心人
美丽而亡
街边子
春平和秋桃
情人
[第一视界]
失眠者来信
[新诗经]
四月的恶时辰
斑马的衣服
众树的合唱
遥寄一片雪
祈祷
羌城的黄昏
[我的精神地理]
驶过记忆的火车
我的小人书
[美丽中国 美丽陕西]
秦岭金丝猴
[编读往来]
个性化的人物塑造
喜剧的忧伤
不因物质而富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