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现惠子2004年发文谈论陈仓的诗集

(2010-02-03 15:05:11)
标签:

杂谈

流浪无罪(惠声惠色)

发现惠子2004年发文谈论陈仓的诗集 

惠子/文

 

  基本上,我是一个不读诗的人。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看过一句话:现代诗不读三遍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读了三遍才发现原来他什么也没有说。我虽然不能完全苟同这句话,但潜意识里也认为,好诗大半是让唐朝人写尽了的。
  而且“诗人”这个词的名声,现在是越来越不好听了。多半是“疯子”、“神经病”的另外一种称呼。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一片诗歌的土地上,依然有无数的人,投入着大量的热情。
  陈仓是其中之一。陕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曾经养育了很多中国当代文人。陈仓一直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而他的诗歌里,可以很清晰地捕捉到他对于土地的热爱。97年相识的时候,他已经在著名的诗歌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诗集并且结集出版。这么多年过去,在同样都是异乡的城市上海重逢的时候,他送我自己的诗集《流浪无罪》,厚厚的一本书接过来,仿佛接过了一个诗人的生命。
  陈仓的诗很干净。没有那些愤世嫉俗的酸醋假文。字里行间所袒露的,是对于生命、自然、爱情等等一切美好事物的赞叹。我甚至有些惊奇,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在他的眼里笔下,都凝聚成一幅幅画,画外,还流淌着旋律。如果可以概括成两个字,那应该是:温暖。
  而这本《流浪无罪》最特别的地方,是陈仓在每一篇诗歌的后面都附上了一个小故事。如果诗歌本身让人觉得感动却无法真正理解的话,那么那些故事,可以让你感受到,一首诗背后的力量,一种阅读的延续和完善。这恐怕,是诗歌能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的一条途径吧。
  他在其中一个小故事中,说起自己当年做编辑时,一个小女生给他寄自己的文章时,写了一封短信,信里说:我真想寄一朵花给你,以方便贿赂你。那个小女生就是今天的我。那一年,我只有17岁。在从上海回南京的火车上,我突然和少年的自己在这样的文字里相见,仿佛看见昏暗的灯光下,为着心中的文学梦在一个字一个字书写的身影。想起一路走过来的种种艰辛,竟然痛哭失声。
  流浪无罪。简单的四个字里。你可以读出的,是游子的情。你可以遭遇的,是诗人难以言说的勇气和爱。你可以获得的,是永不放弃的力量。   《江南时报》 (2004年09月28日 第二十八版)

   (注: 惠子,原江苏经济台惠声惠色节目主持人,现居广州,杂志专栏作家,著有多部长篇小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