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坛已经死了,死得有理

(2006-11-30 12:30:06)
分类: 开口乱弹琴

   谢谢赵丽华、本少爷等诗人。感谢基于三点:

  一是,谢谢你们赠突围刊物给我,虽然已经多年少有发诗,但是诗从来没有停止过写、停止过读,不停止的原因,便是等待这诗歌突围的日子。

  二是,突围第一期里边所选之诗,其所彰显的诗观,正是本人多年所倡导的:可读性是艺术的根本,没有可读性,就没有艺术的存在。我们现在的许多刊物、许多诗家,仍然沉浸在古旧的诗歌怪圈里,其审美观依然停留在多年之前,试想一下朦胧诗过后,有多少诗能被普通大众念念不忘?诗人们会把责任推到读者的头上,这是错的,就是现在,人们依然读李白、读徐志摩的诗句,为何?我们现在创作诗歌时,多数人会问一句:我写的是不是诗呢?赵丽华的诗被骂,我觉得是一个好事,就要让大家知道,我赵丽华写的是不是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读!

  说句实话,突围里的某些诗,可能不是诗评家们认定的诗,也不是普通大众传统意义上的诗,但是我喜欢读,我喜欢看,这一点已经足够了,这是突围诗群企图摆脱目前诗坛自恋与独舞的偿试,诗已经到了应该死一次的时候了,死了有什么重要,死了才能重生。赵丽华是诗歌刊物的领导,她很明白,自己所编的刊物的读者都是什么人?应该都是写诗的!写诗的人读诗,这不是真正意义的读者,所以,诗坛已经死了,变成了一种行业、一个怪圈。

  三是,时代的审美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期望突围能够重建诗歌的审美价值。新的价值观重建完成的日子,也就是诗歌重生的日子,我想这个时间不会太久,我希望加入到突围的行列中来。

(上文为回“突围”诗刊的朋友们。现回明子博客里的文字:<人民日报>代表的只是诗歌旧社会的审美观,诗要重生,必须重建自己的阵地,没有自己的阵地,就等于没有自己的嘴巴,如何喊出自己的声音?我们眼前要做的,就是办一家“新诗歌日报”,诗刊已经担当不起新诗重生的重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