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我的沙尘暴专题!

(2006-03-28 13:05:17)
分类: 经济思维灵动与创新
沙尘暴专题(1):  沙尘暴中的经济学

    东北、华北和西北连续出现的十几次沙尘暴天气,让人们到了谈“沙”色变的地步。专家们指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及其规模,主要取决于风力、气温、降水及与其相关的土壤表层状况。

  近 50 年来沙尘暴频发与土地荒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50 至 60 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 1560 平方公里,沙尘暴发生 5--8 次;70 至 80 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 2100 平方公里,沙尘暴发生 13--14 次;进入到 90 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 2460 平方公里,发生沙尘暴达 23 次之多。

  人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风沙仍如此猖獗,且一年紧似一年地给国人以“颜色”看?

  近日有消息说:湖北省宜昌市政府为保护森林资源,决定向山区农民“买树”,并动员市民集资“买树”。这样,贫困的山民们今后就不再靠伐树卖木材为生,而是靠卖树致富了。这则消息告诉我们,活着的树木只有在量化出货币价值的情况下,才能免于刀斧之祸。

  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计算,活着的树要比死了的木材更有价值,一棵 50 年的大树,按其所产出的木材来计算,价值 625 美元,到市场出售只能卖 50~125 美元。而活着的树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某教授说,50年的大树价值至少从以下三方面体现:一是按每年释放 1 吨氧气计算,50 年生产氧气价值 3.125 万美元,且同期防止空气污染价值达 6.25 万美元;二是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增加土壤肥力产生的价值为 6.875 万美元;三是为牲畜遮风蔽雨,鸟类筑巢栖息,促进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价值约为 3.125 万美元,同期创造出动物蛋白质约 0.25 万美元。三项加起来总共约为 19.625 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大树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开花结果所产生出的价值。如果它能活到 10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其价值更是大得惊人。从生态平衡和环保角度来看,活着的树木当然要比砍下的木材更有价值。

  报载,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中国的“三北”防护林等防沙治沙工程中,国家投入巨资共营造林地 3 亿多亩,种草及改良草场 0.14 亿亩,封沙育林育草 0.37 亿亩,植被覆盖率从 5% 提高到 9% 以上。

  http://cssd.acca21.org.cn/image/tree.gif然而现时的生态环境与国家的巨额投入并未形成正比,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更无法阻止沙尘暴屡屡侵袭。其根本原因除了种养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以及“种树容易养树难”造成的“重种轻养”等问题外,现行植树造林体制上的弊端同样不能忽视,一些地方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仍迟迟难以落实,农民是“年年造林年年穷”,他们迫于生计不得不靠砍伐林木赖以为生。林区老百姓的种树热情不高,是因为他们觉得那是在为别人穷忙活,与自身的实际利益并无太多关联。的确,当“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忽视农民实际利益的空洞口号时,种养的是小树,毁掉的是能遮风挡沙的大树,也并非不合乎情理了。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水法等均已相继颁布实施。但若治理好生态环境,单靠法律手段仍是不够的,还应多想想如何运用经济学的法则来解决植树造林中的实际问题。总不能让农民兄弟饿着肚皮去种树养树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