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谁的弱势群体
(2010-01-09 19:47:53)
标签:
教育弱势群体校园安全事故杂谈 |
分类: 教育时评 |
文/柴安成(一叶根须)
教师意外陨命,本也很正常,大千世界,每日里总是在发生着一些不幸,交通事故、煤矿瓦斯爆炸……天灾人祸总是在无情地夺走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人的生命,于是我们选择了珍惜。不过由于亡者职业的特殊性,却让我们不禁生出太多伤感与气愤。( http://www.xici.net/b1190481/d108980001.htm)
说起来这是个校园安全事故,所以就有了事故后立马查出安全隐患,避免以后这样的事故的再次发生,对受害人家属进行亲切慰问,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我们对于处理这些事故的流程早已有预案在先,因此应付起来不是很吃力,于是在整个案卷即将盖上时,我们的领导长舒一口气“还好死的是老师,如果是学生那事就大了!!!”。
庆幸之心情溢于言表,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位领导,这位对事件很是担心的父母官的心情,因为没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影响,没有出现什么可能值得抨击教育的缺失的漏洞,没有影响我们教育事业的大好局面,“一切都在可控的范围内解决”,没有影响这位领导的政绩,所以这句“还好……,如果……”自是言由心生了。
这位领导所担心的看起来不无道理,校园安全一直是高悬在各级领导头顶的一把利剑,更是放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之上最为重要的位置,出不得半点事故,来不得半点马虎。校园踩踏事件让领导下课,进局子,学生自杀坠楼学校赔付25万的新闻让太多的目光注视学校这个本很清静的尴尬之地。在这个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学生就是花朵,是希望,是应该爱护、珍惜的宝贝,所以老师的体罚会让社会唾骂,学生的过错由教师买单。在这个提倡“尊师重教”的国度里,我们却因为教育的诸多缺失背负了过多的罪过与屈辱。我们总是在想着如何去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受教育环境,可是当社会、家庭忙于各种规则时,作为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又能如何说,这不是学校一方的事情呢?
孩子都要受教育,受教育就要到学校,中国人的教育观会更多地将孩子推向学校,然后自己去上班、自己去“潜规则”,而对子女的问题更多归咎于学校,而作为教育者——老师。又如何能背负这些不可承受之重呢。当教师为了自己的工资而申诉时,会被斥为“不讲奉献”“有辱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当人们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由分说扣在这些人头上时,谁都明白,这是对一个弱势群体的心灵安慰,一种精神的桎梏,因为尊重往往是一种精神,一种给别人安慰也是给自己安慰的一种精神。